纸上的岁月年华 作品

第251章 窑场,砖瓦厂

女人对这两个小子嗔怪道:“你两个也老大不小了,到了该娶媳妇的年龄了,咋还没个正经呢!”

 于队长披上衣服,并没有立即下床,女人递给他一碗沏好的鸡蛋茶,于队长就大口的喝了起来,两个小子似乎闻到了鸡蛋茶里那诱人的香油味。

 两个人配合的行云流水,看来早就习惯成自然了,完全没注意到两个小子惊奇的目光。

 等穿上衣服出了门,两个小子问道:“于队长,你这都快赶上皇上了,你这待遇以前没见过呀!赵大龙媳妇这么会伺候人呀!”

 于队长却说道:“别胡说八道,现在是我媳妇儿,你们叫嫂子就行!”

 有一个小子感叹道:“我娘有名的贤惠,还真没这样伺候过我爹!我爹和我们一起喝的粥……”

 另一个小子,马上嚷嚷道:“你知足吧!我娘到现在还没起呢!我啥时候吃过早饭……”

 这小子说的也是事实,那个年代很多人家里,不吃早饭是很平常的事情。

 那一天这两个小子跟别人炫耀的,不是如何赶早掀了队长的被窝子,而是看到了自家队长的幸福生活。

 真没想到这两个人居然生活的这样好。

 但是于队长还是于队长,真的叫习惯了,改不过来了。

 于队长照样当着他的队长,给老憨家出了不少力,他那个运输粮食的车队,也锻炼出了一批批的小伙子。

 青黄不接的时候,按道理又该开粥厂的,这可是朝廷的惯例。

 这位知县大人上台的第二年,把一众员外召集到一块儿,大家还以为是因为灾荒年要给什么优惠政策呢,高高兴兴的去了。

 谁知道知县大人没露面,那位师爷却对大家说道:“作为本地的乡绅富户,你们的心不是肉长的吗?眼看着百姓饿死你们就无动于衷吗?……”

 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知县大老爷这是要干什么?

 就听那位师爷继续说道:“今年除了官办的粥厂,各位也要有所表现,知县大人允许各位开办民间粥厂,给大家一个体恤百姓的机会……”

 这也太不要脸了,灾荒年让员外开粥厂,有这样的先例的,可是那也需要免掉一些员外的赋税才行啊。

 这事一句不提,还说是给大家的机会,有人当场就翻脸了,说自己家存粮也不多,干不了这事儿,那机会自己家不要了!

 没想到,那师爷继续说道:“知县大人从外地买来了大批的粮食,为了百姓操碎了心,你们可不要再说没有粮食了,粮食的价格还是很便宜的,你们每人买上一些回去给百姓施粥,不要跟我说没有钱,我不相信的……”

 看来这位师爷早有准备,大家很快就明白过来了。

 这位知县大人,是要卖粮食捞钱,他居然连这种钱都捞!

 不过后来听到粮食的价格,却又高兴了起来,价格不贵,买回去很合适的。

 回去支上一个大锅,施舍上两天的稀粥,余下的粮食不就是自己的吗?

 于是很多人高兴的答应下来,这次知县大人的民间粥棚动员大会,开得很成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