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佐酒 作品

第111章 得偿所愿拜荀子(第2页)

 乔松虽幼,但心智成熟。

 故此,早在两年前,他便开始有意蓄发,如今勉强能扎总角发型。

 举个形象的例子,和哪吒的发型颇为相似。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周围人才会觉得,自家公子还是个小孩子。

 第二,佩带修带:在进行束修之礼时,参与者需要佩带修带,修带是一种丝绸带子,用于悬挂玉佩或者系在腰间。佩带修带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体现,代表了尊卑等级制度和文化传统。

 第三,穿戴修衣:在进行束修之礼时,参与者需要穿戴修衣,修衣是一种丝绸衣服,与修带相匹配,用于显示贵族的身份和地位。穿戴修衣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体现,代表了尊卑等级制度和文化传统。

 乔松身为秦国王族,其修衣也有专门的要求。

 秦国尚黑,但黑色多显压抑,故此多着玄衣,也就是黑里带微赤的颜色。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更是注重这一点,今日自然也不例外。

 将头发扎的整整齐齐的乔松身着修衣,在鼓乐声,以及诸位同门的见证下,由正门步入大殿。

 此时大殿之内,荀夫子落座于中央,身后则是一副巨大的孔子挂像。伏念立于一侧,充当司仪。其余同门皆分列两侧,这些全都是满头华发的老者,其多为荀夫子或伏念同辈,乃是儒家各脉的执掌者。

 在这些人之后,各脉儒家精英弟子站立身后,共同见证此次拜师。

 这便是荀夫子的地位,即便他被儒家大多数人斥责为异类,甚至已经离开曲阜,来到这小圣贤庄。但他要收徒,儒家各脉依旧要来人见证这一幕。

 在伏念这位司仪的宣告下,荀夫子先起身,带领儒家众人向孔子行礼。

 随即,乔松手捧拜师贴向荀夫子行大礼参拜,献茶,并奉上六礼。

 所谓束修六礼,乃是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和腊肉干。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荀夫子以手抚须,命颜路为童子,收下六礼。老夫子往日那冷硬的脸上也有了一些微笑,进而命颜路捧来了一书一剑,亲自取来赠予乔松:“今日,老夫手你之束修,有一言相告。”

 “恭请老师教诲!”

 喝下敬师茶,乔松便可以改口,自此成为荀夫子门下第九位弟子。

 荀夫子门下并非只有韩非与李斯两位弟子,只不过是此二人成就最高罢了。除此二人之外,还有毛亨、浮丘伯、陆贾、公孙尼子、张苍、陈嚣,此外还有一众曾在荀子门下听讲,但并未正式收徒的学子。

 “为师门下若论年龄,当属你最为幼小。然若论学识,却并非如此。你之学识见识,以为师来看,已能与诸位师兄媲美。

 此为尔之优点,亦为缺憾。

 凡早慧之人,难免自持聪慧而生骄狂之心。

 故此,为师希望你能时刻谨记,戒骄戒躁。

 凡事,当以仁义为先。”

 “谢老师教诲,学生定当谨记于心!”

 荀夫子微微颔首,然后起身从颜路手中拿出了那卷书简:“为师今赐你劝学一卷,望尔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乔松双手接过书籍,躬身一拜!

 “再赐你为师少年时长剑一柄,以护持己身!”

 少年时长剑?

 此言一出,在座的老者纷纷将目光集中在了那把长剑之上,脸上露出了吃惊的神色。

 荀子年少时的佩剑,在儒家内已算是秘闻,只有各脉执掌者依稀听闻过。听说,荀子作非十二子一篇,引得诸子论战,其中不乏有自持无力者,但最终都被荀夫子手中三尺青锋斩落尘埃。

 而那把剑……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记载:如芙蓉始出,观其纹,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

 此所谓纯钧耶!

 听闻此剑一直留在荀子身边,便是其最看中的两位弟子韩非与李斯出师之时都未曾拿出。不曾想,竟于今日赐给了刚刚收下的弟子。

 剑入手,乔松便察觉到了不对,这把剑给了他一种十分奇特的感觉。

 他下意识的抬头看向了荀夫子,老夫子却再次向他眨了眨眼睛,示意他不要声张。

 乔松按捺下心中杂念,再度俯身拜谢。

 伴随着伏念一声恢弘的礼成之音,乔松不远千里来齐,三次拜访的目的终于达成。自此,他便成为荀夫子座下第九位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