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玄未璟 作品

第155章 人才济济的大秦(第2页)

 酝酿片刻思绪后,随即挥毫泼墨,字迹龙飞凤舞,不难看出书写者的慷慨激昂之势。

 “陛下圣明,开科举之制,天下能人志士无论富贵贫寒,皆有入朝为官之机。”

 “曹兄,汝之才能不下于吾,担任狱吏实乃大材小用、明珠蒙尘,恰逢良机,何不一搏?”

 “吾于咸阳停云落月,静候佳音。”

 次日,泗水郡,沛县。

 曹参欣喜地打开挚友的信函,仔细阅览着铁画银钩的字迹。

 睿智眼眸中的光芒越来越亮,往日的冷静自持再也不见一丝,被难以抑制的兴奋所取代。

 与此同时,周勃刚给一户办丧事的人家吹完鼓,他掂了掂轻飘飘的钱袋,无奈叹息一声,憨厚质朴的脸上带着些许愁容。

 家中贫苦,仅靠养蚕维持生计,哪怕经常做些副业也攒不到多少积蓄。

 想到近年来官府在高价收购棉花,他都不禁有些想去开荒种地了。

 勉强温饱的日子一眼看得到头,心底深处的抱负不知还能否实现,周勃盯着自己强壮的臂膀,苦涩一笑。

 “快快快,我们赶紧去官府报名。”

 “呼呼...等等,我、我跑不动了......”

 “哎呀,谁让你整日在屋内读书,也不出来走走,到时候赶赴郡中参加郡试,更要奔波受累。”

 “县试都还不知能否通过呢,届时再说吧。”

 身旁经过两个身形高瘦的青年男子,谈论的内容令周勃一头雾水,什么县试、郡试,怎么从未听闻过啊?

 他摇摇头迈开腿准备早点回家喂蚕,但内心似乎有个声音在指引着他,几番挣扎下,最后周勃鬼使神差地追上了那两人的步伐。

 三川郡,阳武县,户牖乡。

 浓重夜色下,朦胧月光洒落在田野间,陈伯戴着一顶草帽,扛着锄头乐呵呵地往家赶。

 尽管劳累了一天,汗水浸湿了衣衫,可一想到秋季丰收的景象,仿佛就瞬间忘却了那些辛苦疲累。

 陈伯推开家中破落不堪的木门,一眼便瞧见了外出求学归来的弟弟,他欣喜不已,惊呼出声。

 “阿弟,你回来了!”

 “嗯,阿兄怎地劳作到这般晚?”

 “嘿嘿,今年官府又高价收购棉花,我这不是想着多种些,秋季卖了换钱送你去学宫嘛。”

 “本来去年就应当送你去的,都怪阿兄没本事,连路费都凑不到......”

 高大俊朗的陈平静静注视着相依为命的兄长。

 明明正值壮年,可生活的辛劳却在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沟壑,久经风霜的面容格外沧桑。

 对于贫苦黔首而言,吃饱穿暖都难,更别提读书了,若非兄长全力支持他、供养他,他陈平哪里还有求学的机会?

 陈平一个箭步上前,用力抱住兄长佝偻的背,眼角隐隐闪现着一丝晶莹,他压抑住喉间的哽咽,激动地分享喜悦。

 “阿兄,陛下开设科举,只要通过考试,寒门学子也可入朝为官。”

 “好好好!我阿弟聪明又勤奋,一定能当个大官,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哩!”

 “阿兄,我会尽力为之,不辜负你多年的恩情。”

 “害,啥恩不恩情的,你是我阿弟,咱们是一家人。”

 “嗯,但兄长之恩,平没齿难忘,若往后出人头地,定让阿兄富贵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