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不愿共沉沦

现在,他只是宫中最不起眼的一名皇子。

 论年纪,他才十岁。

 在他上面,有已长大成人的大皇子、养在郑贵妃膝下的三皇子。

 而最被重视的,自然是谢皇后嫡出的、年满十二岁的四皇子。

 论身份,他的母亲丽妃,只是户部尚书的嫡女。

 大景朝的百官制度,以三公九卿制为主,却又杂糅了三省六部制。

 就比如,权力都集中在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三人手中,其中又以大司徒谢殊为首。

 其余九卿,个个拥有实权。

 却又在实际的行政体系中,出现了六部。

 比如户部,就归太府寺管辖。

 究其根本原因,是先帝那场未曾完成的改制。

 因为三公权力过大,先帝想要把三公九卿制改为三省六部制,稀释三公的权利,改为群相制。

 可惜的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触动了世家的根本利益,才导致谢家和汝阳王联合夺权,在朝堂上掀起阵阵风浪。

 令先帝疲于应付之际,边关传来燕家满门战死沙场的消息,击垮了先帝的身体和精神,改制半途而废。

 只刚刚搭建起六部框架,还未来得及动最上层的结构。

 再后来,先帝驾崩之时,就是谢家和汝阳王的联盟彻底破裂之际。

 汝阳王想要取而代之,登基称帝。

 谢家却只想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并不想做那被史书记载的乱臣贼子。

 之后的事情,就是世家把持朝政、勋贵避其锋芒、清流艰难的在夹缝中求生存。

 丽妃的父亲,正是目前清流中官职最高的人。

 当初送她进宫,是清流的策略。

 宫中还有好几名跟她身份地位相当,有着共同目标的女子。

 丽妃因为成功诞下皇子,摇身一变为最成功的那一位。

 不仅母凭子贵封了妃,还让她父亲官升一级,成为户部尚书。

 秦瑶光回忆着原书剧情,收回在六皇子身上停留的目光,望向宁国公府的二儿媳何氏。

 汪氏自请下堂后,何氏成为崔家的当家主母。

 因宁国公老夫人的过世,她的两个儿子都上了奏折,丁忧三年守孝。

 皇太后是出嫁女,又身份特殊,不在此列。

 还有一个例外,便是那位太府寺卿崔永唯。

 他只是侄儿,并非直系子孙,无须守孝。

 随着崔家老夫人的逝去,曾经是簪缨望族的崔家,如今变得门庭冷落车马稀。

 因为守孝,何氏穿得很素净。

 她生得温婉,眉宇间含着轻愁。

 为了不犯宫中的忌讳,她拣了颜色素雅的珍珠、玉石等材质的首饰来佩戴。

 至少,明面上挑不出错来。

 由她的神态看来,她还没适应,乍然间被推上崔家主母位置的这个变化。

 她呈上的寿礼非常隆重,崔家各房均送上重礼。

 看来,是想要借这个机会,挽回和皇太后之间的关系。

 只是崔家做得太过决绝,秦瑶光在旁边看着,崔家的礼单呈上后,皇太后的神色仍是淡淡的,只看过一眼就撂开手去。

 何氏看起来,就更发愁了。

 花房内,命妇众多。

 何氏其中不起眼的一个。

 在场众人个个都是人精,因为葬礼上秦瑶光头上所戴的那支红梅,就知道皇太后不待见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