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大日子

秦瑶光明白皇太后的意思,轻轻“嗯”了一声:“母后,您就放心吧,儿臣会把日子越过越好的。”

 皇太后把身子往前倾,握了握她的手:“前些日子,谢家被流放的那个人,是你的手笔?”

 “监守自盗,私自挪动官粮,以权谋私。”

 秦瑶光的语气很平静,诉说着对方的罪名,淡淡道:“只是流放,便宜他了。”

 只是同进士出身,要不是有谢家旁支的身份,他怎么能谋得掌含嘉仓的实缺。

 含嘉仓,是距离京城最大的一个粮仓,是一整个粮仓群,拥有十二座圆囷式粮仓,每一座都有一半在地面、一半在地下,巨大无比。

 粮仓有极其严格的管理制度。

 入库的粮食,最多贮藏两年,就要进行新旧轮替。

 贪腐的人,正是钻了其中的空子。

 没想到,今年冬天雹灾雪灾先后而至,为了保证京城安稳,官府开仓放粮赈灾。

 偌大的窟窿,根本就补不上。

 这才有了官粮迟迟不至,京城难民越来越多的问题。

 崔家老夫人葬礼之后,秦瑶光就立刻安排人手,前往含嘉仓查探。

 青柏虽然在养伤,青衣卫却个个都是好手,再加上燕长青给她的人,费了些功夫,抓出以谢家旁支为首的一连串蛀虫。

 紧接着,秦瑶光就在答谢宴上,把这份名单交给谢如谨。

 她相信以谢殊的身份地位,就算要贪污,也犯不上动用官仓这等愚蠢的主意。

 果然,谢家旁支和他手底下涉及贪腐官仓的人都被流放降职。

 谢殊为了弥补上这个窟窿,也为了不让此事发酵影响他的声望,从各大世家借粮,平抑京城物价、赈济灾民。

 眼前的事情解决了,京城内滞留的难民数量一天比一天少。

 然而,距离最近一季的小麦收成还有足足几个月时间,粮仓的损失未能填补,只能祈祷天公作美、一切顺遂。

 这件事,往大了说,就是谢殊失职。

 作为最后一道保障的粮仓,竟然出现这么大的漏洞。

 秦瑶光把名单交给谢家,而不是直接捅出来,谢家必须记她这个人情。

 往小了说,崔永唯是直接责任人。

 作为太府寺卿,他管着国库和天下仓廪,是管理不力、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因为犯事的是谢家人,他得以美美隐身,有惊无险的渡过这一关。

 “母后,崔永唯,是个怎样的人?”

 皇太后也想到此人,缓缓道:“他是哀家堂弟,从小就聪颖过人,很得父亲喜欢,就做了问清的伴读。”

 崔问清,正是老国公爷的嫡长子、皇太后的弟弟、自请下堂的那位汪氏的夫君。

 能给嫡长子做伴读,看来果然有过人之处。

 她仔细回忆着:“他的学问比问清更好,科举出仕。奇怪的是,他父亲并不出色。”

 歹竹出好笋,也不是没有可能。

 秦瑶光仔细记下这些反常之处,打算交给房霆细细查探。

 这些时日,她一直派人跟着崔永唯,他的生活很规律,中规中矩,没有太出格之处。

 就连在朝堂上,也鲜少有个人立场,更极少和人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