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晚风轻轻吹 作品

第204章 智商形成鲜明对比(第2页)

 对于刘少光的想法和看法,张玉凯是完全赞同的,因为在不久之前,他还是隆平县委的一把手,那那自然是了解县里的财政情况的。

 也知道这并不是夸大其词,刘少光还是保守的说的,其实从理论上来讲,隆平的财政收入也还算可观,每年收支平衡,还能富裕出来个几百上千万,但是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一个县城里,大大小小的部门多到数不清,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难处,而且公款吃喝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就像这次一样,三年前他刚去隆平的时候,整个隆平县几乎被这些烂尾楼压的抬不起了,但是当时的县委办公室还是第一时间写条子,给他买了一辆崭新的帕萨特。

 到现在也是这样,他这一离开,那辆才三年的帕萨特肯定又要更换了,虽然无奈,但是也没办法。

 不管是他还是这位新来的县委书记都一样,哪怕是知道县里的财政紧张,也不能开口说不换车。

 因为身在他们这个位置,算得上是整个县城的中枢了,你县委书记金口一开,说不要换车了吧,那底下的县长和各位县委副书记就没法换。

 那县长不换,那各个部门的局长肯定也不能换,这样算下来的确是能省不少钱。

 几辆车这个钱才多少,连窟窿九牛一毛都堵不上,而且还会受人唾弃。

 说他假惺惺的,就知道做面子工程,说不定还是在一些问题上故意打马虎眼,为难人民群众。

 “其实其他办法也还是有的,那就是引起大型企业入驻,这样一来,最多五年,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刘少光的话依旧停在张玉凯的脑海里。

 经济问题永远是重中之重,因为没有钱就没法发展,那很多地方做事情就会有局限性,施展不开。

 但是隆平县既没有港口,又没有什么比较珍贵的地下资源,那些个大企业凭什么来啊,毕竟他们在哪里都是香饽饽,哪怕去一些一线城市里,那些个市长书记都会夹道相迎的。

 “要搞建设,求发展,就必须敢想敢干,大兴土木对于县里而言可能不是好事,但是对于沿海城市来讲,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地理位置的优越,硬件设施的配套,发展起来的话会无往不利的。”

 这是张玉凯来京海上任之前,杨老书记跟他说的话,他一直记在心里。

 作为老一辈的党员,在看待社会问题的时候,总是容易笼统的看,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这当中的过程没人看到,大多数人都是只看结果。

 京海目前也是这样的情况,经济发展的依托便是人口,有了一定的人口基数,实体经济才能蓬勃向上的发展,所以要想做好城市基建,那首先就是要解决人员流失的问题。

 虽然京海属于沿海城市,有港口,有飞机场,道路也是四通八达的,但是人均收入却少的可怜,因为这座城市之前是一座工业城市。

 是依靠重工业才能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今多数大型工厂破产重组,上百万的劳动力又重新的投放到了社会中。

 很多人都知道深圳工资高,收入高,所以一股脑的全都去了,导致现在京海市的常住人口大幅度下降,经济下滑严重。

 招商局招不过来企业,没办法创造就业岗位和提供税收,那他这个负责城市改造基建的副市长就是无米下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