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的二胡 作品

第93章 韩总教官2(第2页)

 所以说,对于这样的人,要斩草除根根本不需要吕后和萧何的串谋,可能背后的主事就是刘邦本人。历史上所谓的刘邦不在场证据,无非是刘邦不愿意背负屠杀功臣的恶名罢了。从这一点上来看,刘亭长确实没有朱和尚牛逼。当然,也没有可比性。毕竟刘邦集团更像一个合伙企业,各个合伙人之间平起平坐,谁也说不上是谁的领导,刘邦实则只是一个盟主的角色。朱和尚却不同,手下的所有人,其实都只是公司的员工罢了。哪怕你有再大的功绩,在创始人面前,开除你都是分分钟的事。你们只有授予的职位,而没有一点原始的股权。

 此时此刻,这样一位古今往来几千年中,军事能力无几人能够比肩的强人正站在我们的眼前,别说是担任总教官,哪怕是现在就被任命为第二师的师长,又有几人敢非议?

 常遇春倒是没有表现得多少惊讶。在大家群起嘲笑之时,常遇春丝毫没有任何笑意,而当教室中大多数之人慑于韩信的威名声望噤若寒蝉之时,常遇春反而满脸不在乎的笑容。

 “马兄弟,你知道为何三王会议最终选择韩将军担任总教官么?”常遇春轻佻着一根眉毛,以戏谑地语气考校我。

 看着常遇春的这种表情,我显然明白考校我是否知道除了认可韩信的军事能力以外,还有哪样的原因最终导致三王会议决定任命韩信为总教官。

 当然常遇春也并非真的要问我,因为这样的机密之事,我这样许久未下界的阳间之人又怎会知晓,这无非是卖一个关子,常遇春自问自答的手段。

 常遇春掐紧了喉咙,非常细声地说道:“因为这学堂所在之地,本身就是他老韩的地盘。”

 根据常遇春的介绍,韩信原本的职务是阴曹司十里台军械库的仓官。民间传说中,韩信有仓神、廒神或仓官的称号。因为他曾做过管粮的小官,又因为在历史上的名气实在过大,于是老百姓把他奉为仓官和粮行的祖宗。

 没曾想,来到阴曹地府他确实又干上了老本行,在十里台军械库管理军械。

 对于一个曾在阳间建立巨大功勋的军事家来说,死后担任军械库的仓官虽然大材小用,也确实属于同一系统内的再就业范例了。何况,韩信善于统筹规划,管理些许军械来说,自然经营地井井有条。若不是阴曹地府的鬼魂们不需要吃喝,我估计全地府的粮仓都可能统归他韩信管理了。

 既然三王会议最终确定将十里台军械库作为第二师的师部及候补军差学堂所在,考虑到韩信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担任这个总教官确实非常合适。总不能占了人家的地盘,改了人家的单位,还不给安排再就业新岗位吧?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相比军械库的仓官,候补军差学堂的总教官职位对于韩信来说,才算是真正的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