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迁都???(第2页)

 这九边重镇,除了刚刚被放弃的辽东,其余八镇都在李自成手中。

 “再谨慎一点,可能会退回大同!”范景文补充。

 “这就是朕担心的地方!一旦李闯贼撤军,辽东的建奴很可能会像崇祯二年那样,绕道蒙古包围京师。现在的他们早已不是十多年前的八旗兵了,有了孔有德带去得到火炮技术,单凭坚城已经挡不住他们了。”

 范景文指着地图上的山海关说:“陛下,山海关距离京师不过六百余里。就算建奴包围京师,吴三桂的关宁军也能在第一时间赶来勤王。关宁军是我明军精锐,定可以挡住建奴。”

 崇祯没说话,只是用目光狠狠地盯着他。

 仿佛在问:流贼包围京师这么久了,吴三桂人呢?关宁军的影子呢?

 关宁军确实能打,但没有范景文说的那么能打。

 正史上,李自成攻进北京后,率兵去往山海关一带,在一片石与吴三桂的关宁军激战。

 如果没有八旗兵帮助,吴三桂的关宁军根本打不过李自成。

 一片石之战李自成共八万人,其中唐通和白广恩两万人迂回,断吴三桂后路。

 正面战场只有四万骑兵和两万步卒,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来自明军西北边军。

 吴三桂有多少兵马?

 五万关宁军,外加山海关总兵高第的一万人,另外还有三万临时招募的乡勇。

 六万对九万,打的关宁军死的死降的降。

 关宁军很强?

 范景文自知说错了话,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李邦华沉默许久,缓缓开口:“臣以为陛下考虑的是,但迁都一事关系重大,需要从长计议。”

 “其实...建奴不一定敢绕道蒙古围困京师,因为现在的局势太复杂了。”

 “李自成占据西北一带,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其他各路勤王大军都在路上,此时围困京师不是明智之举。”

 崇祯看着李邦华,淡淡一笑:“李阁老,你觉得吴三桂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来?是他们的战马跑不快,还是路上遇到了阻击?”

 李邦华也不说话了。

 崇祯言外之意很明显,吴三桂如果真心想来早就来了。

 不可能到现在还不来。

 “这关宁军表面上是朕的关宁军,大明的关宁军,实际上早已经是吴三桂的私军了。他们到现在还不来,无非是怕来的早了会打仗,打起仗来会死人,他想保存实力!”崇祯一语点破。

 “吴三桂遇到流贼是这种表现,遇到建奴会表现的更好吗?朕认为不会!”

 “所以朕不会指望着他们,但也不会主动放弃他们。”

 “于是朕这些天一直在想...如果李闯贼退兵了,朕和京师该何去何从?”

 李邦华,范景文,邱瑜,方岳贡被崇祯的分析惊呆了。

 他们四人待在原地,久久不能平息内心的震惊。

 是啊!

 陛下分析的有理有据,每句话拆开都有各自的道理。

 尤其是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太透彻了。

 尤其建奴,如果他们真的长驱直入围困京师,到时候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