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考出一堆大才

听着群臣的议论。

 秦天纵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他有预感此次大夏科举会炸出一堆厉害的人物。

 但却没想到竟然出现了如赵普、王安石等人。

 赵普,北宋开国功臣,乃是北宋初年开国之相,辅佐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其被后世称为“半部论语治天下”,此人当是大才。

 不过此人固然有才,但也污点不少,还传出过贪赃枉法,包庇属下之事。

 之前他在考场看到的老者便是此人。

 王安石,任北宋神宗时期相位,其在职期间推出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等等多达几十种律法。

 可以说此人是实打实的大才,其眼界更是能够与今人相媲美。

 大夏科举,此人一篇策论,更是引得群臣争相拜读。

 大夏本就是古今之人相互杂居,王安石早已经知晓其不少后世之事,其所写之策论可以说堪称一绝,使他治理大夏都有了不少启发。

 俗话说。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

 实在是没想到大夏竟然汇聚了两位良相。

 再加之早就在大夏的范仲淹、包拯二人,大宋系这次算是彻底在大夏站稳脚跟了。

 至于甘罗、刘晏二人,那也是惊才绝艳之人。

 甘罗不但懂得治国,还了解军事,其十二岁之时,便入秦为相,乃是实打实的天才。

 而刘晏,同样也是如此。

 《三字经》中便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其人极善税赋之事。

 可以说安史之乱以后,刘晏治世之能,不亚于郭子仪续唐之功,也当是大才。

 如此几人,也只是大夏科举头名之人。

 后还有不少具有大才者。

 不过,有一点让秦天纵极为诧异。

 这几人,竟然走的不是举贤之路,而是科举,想来几人的抱负都极为不简单。

 看来有必要对民间进行人口摸底了。

 这些家伙藏得一个比一个深,直到现在才冒出来。

 “孔明,你觉得此次谁能拔得头筹?”秦天纵问道。

 已经恢复了一些的诸葛亮略微思虑道。

 “若论其才,其几人皆是各有千秋,不过微臣倒是更看好王安石,此人之才就算是放在任何一方势力之中,也当是贤相。”

 “子房呢?”秦天纵看向了张良。

 张良沉吟片刻道:“微臣倒是觉得‘甘罗’不错,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才华,倒是能够稍加培养。只是其身份问题,怕...”

 说着,张良看向了秦天纵。

 “你担忧他归秦?”秦天纵笑问道。

 “王上明鉴!”张良点了点头。

 秦天纵微微一笑,也没有多说,看向了甘罗的投影。

 张良的担忧不是多余的。

 甘家,乃是秦国的大家,甘罗之祖父乃是秦国左相甘茂,而且其还是吕不韦一手提拔。

 如此之人,担忧反水倒也正常。

 但大夏取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既然此人敢通过大夏科举而上,说明其心倒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至于状元的人选嘛!

 若无意外,肯定是那人了。

 能够将身份隐藏,本事不小,当得起“半圣”之名。

 不过,这倒也是正合他意了。

 既然那人想瞒着,那他自然是没有戳穿的打算。

 非但如此,他还专门让小真帮了此人一把。

 “完吾,本王听闻外有押注,你派人去看看,押王云,越多越好,注意别让人看出端倪。”秦天纵想了想,传音道。

 魏宗贤面色诧异。

 押注?

 王上竟然有这雅兴?

 不过,他也没多想,既然上面要让他办的,那自然是有道理。

 随即,魏宗贤便是退出了紫薇殿。

 外面议论纷纷之时。

 考生在梦境中也经历着别样的考验。

 此刻的甘罗。

 已经重回了当年的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