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医者仍就不足

虽然苏白手他们并没有喊累,但疲惫的状态是骗不了人的,再这样下去恐怕坚持不了多久,这些医者就要病倒了。

 甘梵仁思索了一下,觉得这样不行。

 若是医者病倒了,怕是十天半月也养不好,他们的医者本来就少,每一名都极为宝贵,不能这么累倒。

 于是他立马将大家召集在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

 “我觉得,我们可以限制每天看病的人数,看完就休息。”

 一个坊市五名医者,一个医者每天要看一百个人,这个工作量不算小,但也不会让医者太累。

 温以凡却对这个想法提出了质疑:“可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病与病之间也不同,有轻重缓急之分,若是按照区域来划分,那些患病之人岂不是就要往后排?”

 “对于那些轻症来说或许没关系,可以慢慢等,但对于那些重症来说,多等一日便多危险一分。”

 温以凡的话让众人陷入了沉默。

 “说起来还是咱们潼门关的医者太少了,若是能吸引更多医者前来就好了。”

 大云的百姓被朝廷抛弃久矣,他们十分擅长忍耐,若不是病到了不能忍的地步,绝对不会去看病。

 累计之下,来看病的大部分都是重症,一刻也耽误不得。

 温以凡咳嗽了两声,说道:“那就这样好了,我们将医者分为外科与内科,治疗轻症的与治疗重症的。

 由两位医者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大致的判断,然后让病人去对应的医者那里进行诊治。”

 “轻症的患者可以凭号来排队,而重症的医者则分为三班轮换,四个时辰一轮换,这样每位医者都可以很好的休息。”

 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但问题也显而易见。

 甘梵仁尴尬的说道:“我们没有这么多的医者。”

 “按照你的说法,两人问诊,两位轻症大夫,六位重症大夫,这样算下来就差不多要十个人了。”

 “算上甘家军的军医,我们的医者也才只有三百余人,假设三天看完一个坊的病人,三百人只能看三十个坊,潼门关上上下下六百个坊要看到什么时候?”

 温以凡的办法虽好,但是这是站在了医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若是站在病人的角度来看,倒有些不妥了。

 “这个倒也简单,轻症之所以被称为轻症,就是因为他们病得不重,可以等,我们何不试图说服各村镇的游医还有赤脚大夫,让他们对这些轻症患者先进行治疗,若治疗无果后再来,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来问诊的病人。”

 苏白手沉吟道:“这倒是个办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许多病患。”

 公孙越听闻苦笑:“上次我去的都是一些大的医馆,这些游医、赤脚大夫那里我确实未曾去过。”

 “我虽是潼门关本地人,但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些大夫,若无本地人带领,我很难找到他们。”

 甘梵仁看了看旁边像听八卦一样,十分精神,还不停写写画画的邱向元。

 他记得这个邱向元十分喜欢和人讲故事,却具有极大的煽动力,还是个有真才实学的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