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敛藏 作品

援助越南抗法战争 参考资料 仅供历史教育(第2页)

 为实现这一计划,法国从本土、非洲、朝鲜抽调援军12个营(2万人),拼凑伪军54个轻装营;用机动部队进攻北部解放区,用伪军固守南部和中部的占领区。

 1953—1954年冬春,纳瓦尔在北部平原集中18万机动兵力。

 1953年9月,纳瓦尔动用17个机动营,发动“黑鲤战役”,兵分3路进攻红河左岸禄江以北地区,但不到10天即被越军粉碎,被歼1,700余人。

 同年10月,纳瓦尔又发动“海鸥战役”,大举进攻宁平、清化解放区,但不到一个月,被越军歼灭了3个营和16个连,又以失败告终。

 11月20日,纳瓦尔动用空降部队5,000人攻占北部西北高原重镇奠边府,并把它看作是进攻解放区的据点和机动作战的基地。

 将军帅越军乘机发动大反攻,迫使纳瓦尔分兵增援,以解除法军对北部中央根据地的威胁。

 从1953年10月到1954年5月,战斗主要在3个相互关联的地区——老挝、奠边府和红河三角洲之间进行,并波及越南中部和柬埔寨东北部。

 1953年11月6日宁平战役结束后,越军乘胜进军西北,迫使纳瓦尔分兵5,000人,空投奠边府,并出动驻印度支那的全部空军组成“空中桥梁”来支援。

 12月10日,越军进攻西北重镇莱州,切断莱州-奠边府的通路;

 12月12日解放莱州城,从北面包围了奠边府,迫使纳瓦尔再次分兵5,000人,空投奠边府。

 12月21日,越军进攻老挝中寮,3天之内,歼敌2,200人。

 12月25日,越—老联军进攻湄公河流域,解放他曲和沙湾那吉东部地区,迫使纳瓦尔分兵,通过“空中桥梁”,增援沙湾那吉。

 1954年1月26日,越—老联军发动上寮战役。首先进攻法军在上寮的乌江防线,拦腰切断了法军从奠边府通往上寮的战略联络线。其次乘胜北上,解放丰沙里全省。

 1954年1月31日突然袭击阿速坡,解放菠罗芬高原,迫使纳瓦尔分兵,通过“空中桥梁”,增援老挝王都琅勃拉邦和芒赛。

 同年1月27日,越军进攻中部西原高原,打下菠莱古,并与柬埔寨解放军配合,解放柬埔寨东北地区。至此,越军打通了纵贯印度支那南北战场的战略交通线。

 而北部平原敌后游击队也展开大反攻,牵制了法军机动部队半数兵力。正当纳瓦尔手忙脚乱之际,

 1954年3月,越军突然袭击戒备森严的海防涂山机场和吉卑机场,摧毁敌机86架,予法军“空中桥梁”以致命的打击。这时,法军机动部队被越军牵制在遥远的地区,无法互相呼应,奠边府成了孤立的据点,无预备兵力可供增援,越军遂趁机发动奠边府战役。

 奠边府,位于北部西北高原,坐落在芒清盆地之中,是莱州省的一个县。它靠近老挝边境,是越南通往老挝的交通要道。法国和美国都把它视为重要的战略十字路口。

 法军占领奠边府后,把它建成一个坚固的要塞。法国人吹嘘奠边府是印度支那“空前坚固的据点”,是“东南亚的凡尔登”。

 奠边府离中国边境不远,越军可以就近得到补给。26万民工被动员来修整旧道、建造新路、架设桥梁,构成一个大运输网。保障了战役的后勤供应。

 就在奠边府大决战的前夕,武元甲过高地估计了法军的战斗力和防御工事的性能,主张取消这次战役。

 胡志明主席听从了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的意见,抓住有利时机,把战役进行下去。

 1954年3月13日至15日,越军发起初次进攻。突破铁丝网和地雷阵,冲进3个防御中心。

 3月30日,越军占领奠边府东区高地,形成居高临下之势,同时在西区、西北逐步缩小包围圈,使法军机场不能使用,

 4月初,越军发起第二次进攻,法军防御阵地再次缩小,越军逼近要塞中心。

 5月1日,越军发起总攻。

 5月6日全歼东、西两区防御中心守敌。

 5月7日进攻中区,占领法军指挥部,活捉法军司令戴加斯特莱准将及其司令部、参谋部全体人员,近万法军投降。经过55个昼夜的血战,具有历史意义的奠边府战役胜利结束。

 是役,全歼法军16,200人,其中生俘15,000人,击落敌机62架,缴获守敌全部武器、弹药和车辆。

 在以奠边府大捷为标志的1953—1954年冬春大反攻中,越军共歼法军112,000人,粉碎了“纳瓦尔计划”。

 1954年6月,纳瓦尔离开越南回国。

 战争结果

 1954年7月在《印度支那停战协议》上签字并从越南撤出全部军队,越南北方获得解放胜利,使越南抗法战争形势出现转折。

 战争期间,越南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巨大支援和老挝、柬埔寨人民的密切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有力声援下,歼灭法军14万多人,解放了越南北方,结束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

 1954年5月8日,日内瓦会议开始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1954年7月21日,与会各国就恢复印度支那各国和平达成了《关于在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议》、《关于在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议》、《关于在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议》,并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日内瓦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胜利结束,也标志着法国在印度支那地位的终结。

 历时9年的越南抗法战争,共歼灭法军561,900人,法国消耗战费100亿美元,其中美援26亿美元;法国第20届内阁倒台,8个远征军总司令败走。

 与此同时,越南有无数城市、村庄被夷为平地,约50万人死亡。截至1954年6月止,“法兰西联邦”部队的总人数接近55万人,其中法国远征军20万人,保大伪军35万人,越南人民军约有33.5万人。

 日内瓦协议规定:以北纬17度为越南临时军事分界线,法军在10个月内完全撤出北纬17度以北地区——北方;与此同时,越军也从北纬17度以南——南方撤走。

 1955年1月1日,越南民主共和国还都河内;

 5月16日,越南接管海防。至此,越南北方完全解放。

 1956年4月,法国远征军完全自南方撤回法国。

 历史影响

 在越南人民抗法战争期间,中国还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中国在边境开设营地,帮助越军训练一批步兵团及炮兵,工程兵、通信兵等部队色中国还提供开办越军陆军军官学校所需的设施和保障,并帮助培训一批越军高中级指挥员和专业技术干部。

 中国军事顾问团还协助越军迸行精简整编和”i1练,提高部队战斗力。战后,应越方要求,中国军事顾问团继续留在越南协助加强军队建设。

 1956年3月奉命回国。中国的军事援助,对越南人民取得抗法战争胜利和加强越南军队建设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