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灾荒来了(第2页)

 薛文堂不禁感叹。

 知府下发各县的文书也大体是这个意思,总之想办法暂时自己度过难关。

 “还好已经提前建了义仓。”

 义仓里面特意准备了不少粮食种子,低息借贷给贫苦农民。

 如今已经用去了一部分。

 “我们应该找朱昌生,当初捐给义仓的除了粮食还有银子,一直放在朱昌生那里【发商生息】,可以用生息银子再买粮种,借贷给老百姓。”

 薛文堂认为女儿的提议很好,赶紧联系朱昌生。

 朱昌生皱了皱眉头:

 “现在粮种价钱特别贵,别说粮种,很多粮商囤积居奇,就等着发一笔呢。”

 “如果以官府名义让他们不要随便涨价呢?”

 “那这些粮商就会集体罢市,说自己手里并没有存粮。”

 薛守拙问系统:

 “如果官府不抑制粮价,怎么能解决灾荒问题?”

 “抑制粮价叫做平粜,但是平粜搞不好会导致【米不过境】。”

 “什么叫【米不过境】?”

 “就是由于粮价过低,这些商人认为无利可图,就不贩运米过来。”

 “那现在怎么破这个局呢?”

 “可以不搞平粜,现在有义仓可以支应一段时间。义仓的粮食只赈济饥民,限量而行。至于对付哪些粮商,不用非得压低价格,反而应该放低姿态,打一打舆论战,同时可以暗度陈仓。”

 薛守拙让薛文堂在“八方来”酒店设宴,招待那些粮商。

 粮商们不明白薛大人这是搞得哪一出戏,虽然来了,但都不动声色。

 粮商们想着,如果让他们把粮价降低,他们也满口答应,

 到时候就把粮食都送到黑市上,偷偷高价卖出去。

 薛文堂并没有提起任何平粜的事情,而是在酒席上开口哭了起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薛文堂泪流纵横。

 哭得声音之大,连楼下的客人都能听见。

 “这次春寒之灾实属罕见,本省多地遭受此害,上峰已经向朝廷禀明灾情之严重。洪县百姓受了这么大的苦,我这心里十分难受啊,难受。在这里,薛某人恳求诸位,可不可以把手里的陈粮糙米平价卖与官府一些,充实义仓,帮百姓渡过难关。薛某恳求诸位了!”

 薛文堂一边擦眼泪一边站起来鞠躬。

 这一套下来,粮商们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