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红枣 作品

第36章 道理我懂,可我想做(第2页)

 王达继续说着:“不过安姑娘你也瞧见,这派系斗争搞得那些文官整日就不做实事。听说何知州被抓,我们这帮兄弟还挺不是滋味的,这里头实打实干事的也就何知州了。那些个文官上午点个卯,用了午食就走了,我们好容易抓个贼人,写个卷宗都找不到一个书记官。何知州也拿这些书记官没办法,都是府尹或者少尹的人。有时候,何知州会让书院的学生帮忙做些文书的工作。”

 安影点了点头,又问道:“那程履平日做事可上心,也是和其他文书一样?”

 “我有次办案,卷宗就是程履来做,他比那些钻营的书记官好一些,但和比何知州的那几位心腹书记官又少些责任心。怎么说呢,就是面上是三分三都给你做了,再多一分那是不肯的。我兄弟给他送口供晚了半个时辰,他收拾东西准点下衙,半刻也不是不等的,公干的事情明日上衙了再说。”

 “对了,程履在湖州没什么亲戚朋友吗?”安影突然想到什么,继续问道:“不然他为什么要花钱从钱塘府搬到湖州府来?论富庶,湖州比不过钱塘,哪怕他这里迁升了两级,也不如钱塘府里其他路子有办法赚钱吧?”

 见安影和王达聊得起劲,杨冶又贴心地叫了街边婆子进来,倒了三碗橘皮咸豆子汤来。

 王达痛饮了一口热腾腾的汤,说道:“没听说呀,哎,他祖籍是哪里来着?”

 “他祖籍是徽州泗县的。”安影想起程履的档案。

 “对对,他说过他老家在徽州泗县,家里都没什么人了,老娘也被他接在身边。不过他有个姐姐是嫁到湖州。大概是因为姐姐在湖州吧?”王达想了想说着。

 安影立刻问道:“你确定?之前没听说程履有亲戚在湖州。”

 “错不了,有次我在城北那片巡值,刚好碰到他拿着食盒走过。我就和他闲聊几句,他从食盒里拿出几个青团来给我,说是他刚从姐姐家出来,这是他姐姐给他带回家吃的。不过是不是亲姐就不知道了。”

 “你还记得是城北哪里吗?”安影觉着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大概在城北的一字桥附近。”王达边吃边奇怪地问道。

 王达又喝了口汤,突然想起什么,手不由自主地掏了掏耳朵,说着:“不过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程履的姐姐好似也是做茶的,和你家应该是同行。他给我青团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他姐姐这几日又忙着做茶又要赶家里的青团。你家做茶铺子知道,清明那会正是茶户最忙的时候,想他姐应该也是茶户人家才会这么说吧。”

 王达一看外面的日头说道:“安姑娘,多谢你请吃饭,幸亏吃点东西垫吧,一早出门家里头啥也没有,饿着走了半天。我还得继续巡值,我先走了哈。”

 安影和王达聊了整整半日才离开,她边低头想边走在路上,不留神撞到一人,她赶紧道歉,猛地抬头,“苏大人,你怎么来了!”

 苏黄哲笑了笑,“我和你有个一样的毛病。”

 “嗯?”安影没懂。

 “有些搞不清楚,就老想着。”苏黄哲指了指安影夹着得包袱,“看来你没少记,怎么,有头绪了?”

 安影点点头,“大人可还记得双林村村民的口供?”

 “嗯,基本都记得,怎么说?”

 “咱们先去个茶铺,吃点东西,我有几处疑问再对对。你也先看看我记的东西。”

 在茶铺里,苏黄哲飞一般地翻看厚厚的笔记,安影说道:“总觉得郑平在这里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苏黄哲看了看成堆的口供,说着:“可正如我上次和你分析的那样,无论郑平是不是真地故意误导了罗巧娘,最终让罗巧娘铤而走险的是罗娉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