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爵 作品

第225章 达分可

没有了真神教的捣乱,他们踏实多了,每天除了在塞纳城的各个名胜古迹参观,就是讨论和思索昊天石的线索。

 这些天,他们把塞纳城能逛的名胜古迹基本上都逛遍了。当然,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是卢浮宫。不仅仅是因为卢浮宫是欧洲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馆,而且白天是卢浮宫的荣誉副馆长,可以随便参观卢浮宫里的馆藏真品。

 当然,他们参观最多的还是卢浮宫三宝: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和达分可的《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像自从被白天恢复之后,参观的人更多了。大家都想来看看一下完整的胜利女神像是什么模样。

 这天他们在达分可的《蒙娜丽莎》画像前参观,这里的人群还是一如既往地多。很多艺术爱好者都会来参拜一下这副传世名作,并在名画前思考一下自己的艺术人生。但只有白天清楚这里展出的只是一副仿品,而真品藏在仓库的保险柜里。

 “为什么这幅画每天有这么多人来参观啊!”嫣然看着画像前汹涌的人群,觉得感慨又无奈。

 “这可是达分可的代表画作!”卢琳娜给她解释道。

 对于达分可,虽然嫣然知道他很有名,但知道的也并不多,只是在学校里学过一篇课文,讲述了达分可小时候画鸡蛋的故事。

 卢琳娜看嫣然对达分可似乎并不太了解,就给她讲解了一下达分可传奇的一生。

 1452年,达·分可出生在佛罗伦萨共和国。达·分可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十分富有。他的母亲是一名农妇。达·分可是他们的私生子。

 关于达·分可的童年,后人所知甚少。只知道他五岁前和母亲一起居住在分可的村镇,1457年以后和他的父亲、祖父母、叔叔居住在分可小镇。

 我们比较熟悉的达·分可形象基本上来自于他那幅着名的自画像,所以一提起达·分可,我们总是想到一个哲学家般的睿智长者。

 当达·分可在作坊学艺时,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18岁时,他在协助老师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他所展现的绘画天份,已明显地超过了自己的老师韦罗基奥。

 达·分可艺术生涯发展得最顺利的时期是在1482—1499年的米兰。在此期间,达·分可来到米兰,为圣弗朗切斯教堂绘制了着名的祭坛画《岩间圣母》,并为圣玛利亚感恩教堂创作了他最负盛名之作《最后的晚餐》。

 1500年,达·分可回到佛罗伦萨。当时的佛罗伦萨,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达·分可开始为兰则塔大教堂的主祭坛创作《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这幅画一经展出,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

 1503年,他一面着手为米兰市政厅绘制壁画《安吉里之战》,一面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这两幅画和《施洗者圣约翰》一起成为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高卢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塞纳城。

 1513年,达·芬移居罗马,罗马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很讨人喜欢的地方。他在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但并没有显露他任何的艺术天才。他在那里基本上是研究一些类似于魔法的小把戏,以至于罗马人当他是巫师一类的人物。

 达·分可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1516年,经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请,达·分可赴高卢国。弗朗索瓦一世给予了他至高的接待,将其安置于昂布瓦斯城堡中的克鲁克斯庄园,并时不时地去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