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奉天承运皇帝(第2页)

 由于不具备完整法律效力的“圣旨”是写给门下省的,所以自隋唐,以至于后面的宋朝在书写圣旨的时候,开头就是“门下”二字。

 宋朝立国前期基本上沿用唐制,圣旨开篇也差不多,基本上是以“门下”作为开头。

 宋徽宗赵佶是个奇葩,喜欢用“朕膺昊天之眷命”作为圣旨的开头。

 老天爷都请来了,结局自然很悲哀。

 目前华夏存世的圣旨以满清居多,明朝的也有,宋朝仅存一份。

 这仅存的一幅宋朝圣旨,还是人家宋徽宗亲笔写的。《书蔡行敕卷》其内容一般般,就是敕令蔡行即蔡京的嫡孙不准辞官。

 这是仅存的唯一一件宋朝圣旨真品,再加上其书法价值,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了。

 毕竟人家赵佶的瘦金体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笔锋如刀,字字如剑,笑傲江湖,独步书坛数百年的存在。

 这份仅存的又名《宋徽宗行书蔡行敕》的宋朝圣旨如今保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

 肇庆府高要县,一处高门大院里。

 高大的院墙,气派的房舍。院内:假山,凉亭,小桥,池塘,流水……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主。

 池塘貌似椭圆形,寓意着团团圆圆;池中锦鲤鱼摇头摆尾,色彩斑斓,预示着年年有余。

 放眼望去,每一样都处于庭院中的吉方位,一看就知道是有高人点拨,深谙风水之道。

 庭院里既鸟语花香,又似别有洞天。

 南北正房,东西厢房,处处彰显了这户人家的富足与华贵。

 丁员外身着华服,却也难掩其满面愁容。稳坐于桌前的丁员外双目凝视着桌上的茶水,若有所思。

 那茶水已被下人换了数次,而一脸苦涩的丁员外却不曾沾唇,仿佛心思全不在此。

 桌子一角,放着一个“精美”的匣子。一封已经展开了的书信就顺手放在了匣子的上面。

 白色的纸张上面赫然还有些殷红……

 “匣子”里面一根断指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断指的旁边有一件看上去是个信物之类的东西。

 站立在一旁的总管丁二大气不敢出一下。

 良久,丁员外猛地一拍桌子,愤怒地说道:“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谁特么竟然如此大胆?”

 一旁的丁二脖子一缩,张张嘴,正准备劝一劝自己的东家慎言,可话还没开口。

 就在这时,“嘣!”的一声,一支利箭射在虚掩着的房门之上,箭矢深深没入实木之中。箭羽颤抖着发出“嗡嗡”声,煞是瘆人。

 丁员外惶恐地抬起头,望向那支仍在颤抖的利箭,心中惊惧万分,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身体猛地一颤,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过了许久,四周依旧寂静无声,丁员外心中愈发惊慌,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好汉爷,请您高抬贵手,有话好说,有话好说!”丁员外的声音带着颤抖。

 此时的丁员外早已经冷汗淋漓,坐在地上却不敢有丝毫动弹,生怕触怒了对方。

 又过了一会,管家丁二咽了咽口水,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把自己的东家搀扶起来。

 “丁二啊,这可如何是好?”丁员外双手颤颤巍巍地拿起茶盏,牛饮一般连灌几口早已经凉了的茶水。

 “咳咳!咳咳!”丁员外面色紧绷,神情凝重,手捂胸口,身体前倾,剧烈地咳嗽着。

 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喝水喝得太猛,显然这一下丁员外被茶水呛得不轻。

 “老爷,小的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丁二努力克制住紧张的情绪,一边给丁员外拍打着后背,一边说道。

 过了一会,终于缓过来劲的丁员外叹气道:“唉,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你且说吧。”

 “老爷,这山匪……”说到这里,丁二紧张地看了看门外,并没有发现什么动静,这才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这群山匪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哎呀,这一点老爷我能不知道么?有什么法子你倒是说啊,别吞吞吐吐的了。”丁员外顾不得擦拭满头的汗水,急切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