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路在前方(第2页)

 “好啊,如此甚好。”张唐、熊桂连连称好。

 “走,前面就是了,吴将军正在等候二位将军呢。”杜浒指着前方说道。

 数万军民拥挤在废弃村落的各个角落里,人人满脸的疲惫。

 “卑职张唐参见吴将军!”

 “卑职熊桂参见吴将军!”

 张唐、熊桂二人大声说道。

 “哈哈,好,来了就好啊!二位小将军一路辛苦了!”吴希奭爽朗地说道。

 “卑职职责所在,不敢言辛苦!吴将军带领这么多军民,一路南行,才是真的辛苦。我和熊桂来之前携带两千石粮草,都在后面大车上,请将军查验。”张唐熊桂二人抱拳回道。

 “丞相可好,潮州情势如何?”吴希奭问道。

 “丞相安好,潮州城平静。我等来之前,丞相甚为担忧吴将军。”

 吴希奭对着潮州方向行礼,谢过文天祥之后,笑着说道:“二位小将,还不曾认识吧?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潮州城下,让鞑子损兵折将的义军首领陈大举。”

 张唐、熊桂和陈吊眼又是一阵寒暄。

 吴希奭笑着说道:“二位小将军还不曾知道吧?”

 “敢问吴将军何事?”张唐问道。

 “哈哈哈,贵卿,你给两位小将军说说漳州的情况。”

 “哈哈,末将尊令。”杜浒大笑着说道。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杜浒眉飞色舞,口水喷溅,把漳州督官合剌普华被刺杀一事简单的说了一下。

 “什么!”张唐、熊桂震惊道。

 ……

 碙州行朝。

 “官家,大喜啊!”李邦宁满脸笑容,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到赵昺跟前,用太监们特有的声音说道。

 “你个老奴,何事啊?”赵昺笑着问道。

 “哎呀,官家啊。臣刚刚接到消息。漳州路达鲁花赤,蒙古人合剌普华被人搞死了。呵呵,好消息啊,官家。”李邦宁谄媚地说道。

 “哦,何人如此勇猛?”赵昺好奇地问道。

 “嘿嘿,这臣就不知道了,这是文丞相的奏疏,请官家御览。”李邦宁双手拿起文天祥的奏疏恭敬地递给赵昺。

 赵昺打开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文天祥真不愧是一代名臣,大文豪,能文能武的抗元英雄,宋末三杰之一。

 仅仅二十一岁的年纪就能高中进士第一名,成为状元。

 光这字,就足以让后世那些“大师”们汗颜。

 真是人如其名,字如其人啊。

 赵昺拿起文天祥的奏疏,突然想起了忽必烈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文天祥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除夕夜,写下的一首诗: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心中猛然间感到心痛不已,泪水不争气的在眼中打转着,赵昺努力睁大了眼睛,不让泪水从眼睛里流出来。

 同时,心里暗暗发誓:这一世,朕来了,就绝不让这场悲剧重演,绝不让文丞相再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

 “臣文天祥恭祝陛下圣躬万福安康。

 ……

 方今国事危如累卵,人心杌陧(杌陧,wu nie,都读四声,不安之意)

 ……

 蒙元残暴,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守卫百姓。

 今当整朝纲以安天下,正赏罚以练精兵,重农耕屯粮积草,聚民心同仇敌忾。若此,寇逆死且在旦夕之间也。

 今有漳州黄鹤、丁勇、孟力三义士……”

 “好啊!丞相之言句句箴言,字字入心。朕有文相公辅佐,何愁蒙元不灭!”

 “令朕没想到是漳州竟有如此义士。李总管,你自己看看吧。”

 李邦宁接过奏疏快速看了起来。

 “果然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臣恭贺官家。”李邦宁道。

 “李总管,传兴王赵与珞觐见。”赵昺微微地点点头,对李邦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