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风听 作品

第134章 一支笔(第2页)

 孔铭远看了看摄像机又看了看众人随后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首先是毛料选取,各种笔类有其特殊笔性,而毛料则能决定笔用途,例如:软毛系列,以羊毛为主.硬毛则以狼毫、马毛猪聚、尼龙丝等为第优先;除毛之种类外,毛之长度、粗细、生长及取用季节,亦是列为生产成本及毛笔用途的考虑重点”

 李山站了出来带头冲锋,虽然是任游推他出来的,看来确实是有货的。

 “以羊毛、黄鼠狼尾毛、山兔毛、石獾毛、香狸毛为多,猪鬃、马尾、牛尾、鸡毛、鼠须、胎发等也广为使用。毛笔杆多用竹管,如青竹(烤红)、紫竹、斑竹(湘妃竹)、罗汉竹等,也有用红木、牛角、骨料、象牙、玉石作杆的,更显华贵”

 孔铭远在他的基础上做了补充,因为一旁除了有洛非池在摄像,还有另外八台摄像机,因此他发言表现的格外慎重。

 “咳咳,我了解的不多,去除毛皮,通常毛料均会粘附兽皮,因此都会将毛料浸水以软化兽皮,再将整片毛料撕成小撮,并将毛根顺向排列,再用刀切除兽皮部分”

 赵澈学精了,开口之前先提醒一句,表示你不要做补充了,有摄像机在,我也要面子的。果然孔铭远立马意识到了,随后几人的回答他都没有进行补充。

 “合齐除绒时除皮毛料合齐后,以骨梳将绒毛梳出,因绒毛细而弯曲,不能成为毛料,绒毛若不去除,易导致毛笔开又”

 任游紧随其后。

 “排列毛锋需要每根毛料之长短不一,为使其致,将除绒后毛撮,以毛尖方向-根根排齐于板子上,再将毛根切齐,即是毛料中之「毛片」”

 夕颜不甘示弱。

 “调配毛料,则是一支笔形成 很少是单种毛料所制成,大部分是两、 三种以上的毛料所混合,为能配合的恰到好处,则需有很丰富经验才可办到,因此调配毛料都由专人来做”

 孔铭远听到湛岚的话之后点了点头。

 “切定笔形,笔锋之尖粗、胖瘦,长短,和笔形之顺畅与否,深深影响笔性。所以调配好之毛料需再予分别切出形状,才能符合笔性之所需,故切刀为制笔成败之关键,因此持刀者通常是厂家之负责人”

 同样的,孔铭远也对言无忌的回答做出了肯定的回应,表示他说的没错”

 “梳整混合则是将调好切妥之毛料,以骨梳多次混合梳整,使得各种毛料分布均匀,如此,做好之笔于书写时,笔形不致歪斜”

 风无涯然后开口了。

 “制笔蕊是将梳混好之毛片,取一部分打平,然后于手掌上卷制成笔蕊,再弹垫笔根,使毛根平整,若有未平之笔毛,则用包皮刀予以剔除”

 风无语紧随其后,态度和风无涯差不多,语气生硬。

 “可以跳过吗,我忘记看了”

 到了任一生的时候,他尴尬的耸了耸肩。孔铭远也没有在意,随后示意其他人继续。

 “包卷蒙皮需要兼毫笔毛外层,通称包皮,笔蕊形成后,以卷制笔蕊方式蒙上包皮,然后调整笔锋,并将毛尖断锋挑除,于此,书写才能流畅”

 “绑固笔头是在笔头完成之最后一道手续,即是用线将笔头绑紧,过去大都使用绵线,如今则以尼龙线居多;此项手续一-定须在笔头晾干后,才能动作,否则绑起来就不扎实,笔头未绑固,笔毛极易松脱,如此毛笔就会有大量掉毛现象”

 “笔杆材质极多,选用笔杆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如竹子。材、玉类瓷器、象牙牛角、塑胶一.等等,一般市面高级毛笔以牛角杆居多, 学生用笔则以塑胶杆或竹杆较普遍”

 “胶粘笔头是在笔头粘上地杆后,枝毛地即可调大功售成;早期以松放为主要要粘剂,现则以俗称“铁胶”之强力胶居多”

 “刷毛定型是为了打净毛屑,增加新笔的美观,定型胶一般使用洋菜的海菜胶为主”

 “最后笔杆刻字是使用双刀,刀半,单刀三种在笔杆刻字,双刀以横用刀及直用刀刻出,字体可显示楷书笔画;单刀顾名思义即是以一支刀来刻,字体以草书为准;刀半则为单刀刻后,再以直刀修饰笔型字体为行书和楷书”

 随着除了任一生之外众人轮番上阵,几人将常规制笔说了个七七八八。

 “那个我能不能说两句”

 “说呗,工作之前畅所欲言,工作是不懂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