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老石头 作品

第90章 林如海不愧探花郎,穿越者根本小白板

“你来说说,你对这两淮盐政怎么看?”林如海此时还真是想听这位营官说说他的见识。

 赵吉恭敬说道:“大人,您家里世代殷实、四代列侯,可能您没有关注过这过日子最基本的物资。

 您平日里看到的户部报文说咱们盐价十文钱,觉得这盐价相当便宜,其实不然。

 只有繁华地方和交通要道地方的盐价才是朝廷能够控制的,大部分偏远地区的盐价是官盐数倍。尤其是江西、湖广这些内地山区,盐价更是可以达到十倍百倍之高。

 这还不算,盐货掺沙子卖更是常规,穷苦百姓从古至今也没有资格吃平价官盐,有盐吃就不错了,能够凑合买得起就不错了,哪里还管什么啥子之类的。”

 “什么?当地的官府竟然不管吗?”

 “大人,千年以来盐货暴利一直如此,这些穷破地方的官吏本就没有什么油水,跟盐商勾结起来谋取利益总比动用其他手段还要好些。

 自前朝大宋起实行盐引制度,盐价零售的定价权自然是到了商人手中,这些偏远地区运输成本高,至于多高地方官和商人勾结起来,自然是很难说清楚谁是谁非。

 小人提起这个事情是想跟大人说,这条利益链条非常复杂,这些盐商非常有钱,而且心狠手辣,大人一定要小心,莫要轻易触碰,引起这些人的警觉戒心,他们是真的敢于狗急跳墙的。”

 嘶!林如海倒吸一口冷气。林如海家学渊源,对于宋元历史也是有所涉猎,这几年在扬州任职巡察御史,更是着重了解了盐政的历史和现状。

 “赵吉,你可知道这盐货总量到底有多少?”

 “此等国家大事,小人不知。”赵吉摇头谦恭回答道。

 “算不得什么机密,中枢地方官员大部分都知道这个事情,咱们大乾每年的盐引有五亿斤,而这两淮的盐引规模就超过了一亿五千万斤!你可知这到底是多大的利益?”

 “啥!这……大人,小人惶恐啊!”赵吉一听这个数字直接吓得傻掉了,他知道盐货厚利,但是他做梦都没有想过这个利益竟然如此恐怖!

 贾钰在一旁也是听得傻掉了,贾钰手脚并用一顿计算之后,老丈人林如海牵扯的盐利有多少?两淮盐路这些盐商牵扯的利益就高达几千万上亿两!

 这帮盐商及其势力能够从盐货上获得如此巨量的利益,林如海如果阻了财路,会遭遇什么?这老丈人的命能保住吗?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么恐怖的财富,神仙大概也是可以雇佣的。这么多钱,玉皇大帝都能请来!

 自己不过是一个未成仙的合道期修士,能抗住吗?

 一旁的颜浅也是惊呆了,她一路上都在听贾钰时不时的骂儒教儒生为官的恶心、卑劣,她总以为贾钰是偏见,此时听说这盐政就有如此惊天的巨大利益,颜浅也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

 执掌权力到底有多大的利益?天下儒教儒生读书真的是为了天下百姓吗?为何天下百姓的生活两千年来从未好过?

 而这天下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利益在官员手上!哪怕是自己的父亲,他能够把持住吗?能够顶住他人的裹挟吗?

 贾珠也是吓得面如土色,自己即将拜师的姑父、林如海大人,掌控如此巨大利益的权柄,这也太吓人了!

 会发生什么?自己会不会被人绑票?荣国府公子?在百万两银子面前,自己的命算得了什么?恐怕几千两买一伙儿匪徒就把自己做了。

 林如海看着惊呆的各人,站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一会儿,咳嗽一声说起话来。

 “本朝太祖爷,穷苦出身,痛恨元蒙人的残酷压榨。你们可知元蒙时候这盐税有多少?”

 也不等大家回答,林如海自顾自的接着说道。

 “每斤盐三百七十文钱的盐税,你们可想而知这盐价会高昂到什么地步,普通人家如何能够吃得起盐?

 也不单单是元朝,前朝大宋同样无耻。

 北宋最繁盛的时期盐价也要高达三十几文,南宋朝廷更是胡作非为肆意提高盐税,与元蒙无异。搜刮南宋百姓,媾和金国以求富贵延续,卖国、卖民求荣,无耻之尤!

 官盐如此昂贵,贩卖私盐就有了巨利可图,元蒙人为了财政,肆意提高盐税横征暴敛,却也促成了元蒙更早的崩溃。

 天下苦元蒙久矣,于是烽烟四起。

 比如那跟太祖争夺天下的张士诚,就是靠着贩卖私盐成为巨富,进而图谋天下。再比如元蒙末年最早起义的方国珍,也是盐枭出身。

 太祖最终在诸多义军中脱颖而出建立了大乾,登顶大宝,核定本朝的低盐税新城,天下景从。

 盐引价格是每引五百三十文,而每引是二百斤盐,核算每斤盐税不到三文钱,因此本朝盐价不过十文钱。

 大乾立国后,太祖为巩固北方战果,实施开中法。鼓励向北方边境运送军粮,以盐引奖励送粮食者,那时候晋商最为积极,成为开国之后几十年迅速崛起的商团。

 为免权贵与民争利,同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及勋贵、皇亲国戚不得从事食盐商事。

 随着时间推移,本朝逐渐开放了盐引的直接购买,将盐货分为常股盐和存积盐,存积盐可以钱直接购买盐引,施行开中纳银法。

 晋商不肯变通、不肯迁居,而徽商随行就市,于是徽商迅速崛起,如今这扬州城里大大小小的盐商多数都是徽商。

 然而,盐利巨大,官商勾结在所避免,到今天盐政弊病已经十分凸显。

 其一,两淮盐货生产成本高于其它,盐价最贵,两淮区域的需求却是巨大。

 其二,隐瞒丁口是历朝历代难以解决的弊病,按照丁口生产食盐,却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人口数量。

 其三,灶户士绅大户盘剥严重,甚于地主士绅,灶户苦不堪言,却无从获得提高收入的来源。

 背地里偷偷晒盐煮盐、贩卖私盐、与地方官勾结哄抬盐价,这等灰暗勾当已经成了气候,甚至大行其道。

 本朝开国超过五十余年,百姓休养生息、人口早已经增长许多,然而者盐税却不见增长。

 据我估算,每年实际消耗的食盐数量超过十亿斤,而官盐产量不过四亿多斤,其弊端之严峻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盐引数量堆积严重,数量远超盐场供给能力,而朝廷却又要依靠盐引发卖来提高岁入,朝廷与盐商之间供需关系也是存在很大矛盾,走关系插队领盐已经蔚然成风,这又是一项官商勾结的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