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老石头 作品

第62章 太上皇瞎凑热闹,赐异端《永乐大典》(第2页)

 太祖认为以皇族骨干分封天下,才是皇族能够长久维护统治存在的根基,于是将儿子们分封为九大边塞王,世代拱卫边疆。

 然而周允炆正式登基之后,却立刻开启了削藩这种愚蠢透顶的政策。这个不知天下为何物,不知战争为何物的深宫长大的小皇帝哪里知道,这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且看汉武帝多么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削藩之后,整个汉室皇族陷入无人之境,武帝死后,西汉皇室已经孱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汉武帝之子汉昭帝刘弗陵,只是个摆设,靠着外戚霍光的雄才大略,用了十三年才堪堪稳住摇摇欲坠的西汉皇朝。

 所谓的击败匈奴、不再和亲不过十余年光景,到了刘弗陵这里,匈奴卷土重来、和亲重新成为方略。

 纵观历史,任何朝代听信邪说而皇家自残手足都是愚蠢透顶、后果惨重,只是肥硕了天下儒教豪绅,壮大了硕鼠、国家疲弱,百姓更是吃土,惨烈无比。

 汉武帝在位期间,汉代人口据估算缩减了大约一半,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短短几十年几千万人死于非命,这种惨烈和恐怖,是人类能够想象的吗?

 这番话是记载在当朝史册上面的话,是当今太上周棣在平复了建文帝之乱之后,朝政归穏之时所说的话。

 更是定性谗言进谏的为首两人黄子澄、齐泰为妖人,斩杀而株连九族,贾钰觉得古代的刑法非常残忍,动辄杀全家,女性还都充入官妓,太残忍了。

 可是站在周棣的立场上,这两人是要杀光皇族,都是周棣的亲兄弟,这俩人不是首先开始株连九族的吗?孔圣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果真如此!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周王周橚有罪,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十一月,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暗中监察燕王府中事;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下诏诸王不能节制王府的文武官吏;三月,为了防备封在北平的燕王周棣,削弱其兵力,周允炆令都督宋忠、徐凯、耿瓛率兵驻扎在北平周围的开平、临清、山海关,又将北平、永清二卫的军马调至彰德和顺德;夏四月,湘王周柏无以自明,自焚而死,齐王周榑、代王周桂因罪废为庶人;六月,岷王周楩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这就是史书上记载黄子澄、齐泰两人所做下的罪行,这不是在屠戮周棣的所有亲兄弟吗?孔圣又有言,“是可忍孰不可忍?”是的,皇族子孙都不应该忍受这种屠杀!举起义旗,诛杀灭自己满门的妖人有什么罪过吗?

 最终周棣才算是明白父亲、太祖爷周元璋为何要给自己兄弟们每人安排一位和尚作为自己的谋士侍从,不仅仅因为父亲曾经受过佛门的大恩,更多是要防备儒教产出的这些妖人来屠戮周姓子孙。

 最终周棣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编纂《永乐大典》,撕开统治着读书识字所有文化的儒教的真面目,让真正的文明能够承载在书籍文字之上流芳百世。

 “终究您老还是白忙一场,兄弟我即使能够在这虚构的红楼世界做些什么,也改变不了真正的历史,您老就认了吧,过去两千年儒教无敌,未来两千年还是无敌,这是人性。

 什么是儒教?将人性中极其恶毒的贪婪自私、套上儒教礼法的外壳,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众口铄金、指鹿为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以各种没有下限、没有底线的手段谋夺私利,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样凝聚起来的一伙儿人就是儒教。

 深深植根于人性贪婪恶毒一面的儒教,并非人力能够驱逐铲除的,他将永远永远的统治这片土地!您老放弃吧,安息得了!”

 虽然此时的周棣还没有死,贾钰却是给他念诵了一段自己瞎编的悼词!算是发泄一些穷学生的愤青一般的愚蠢的愤怒吧。贾钰还不忘了给自己定性评价一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性啊人性!自己也该踏上收集红楼所有美女的征途了,林妹妹自己不但要收人,更要收心,林妹妹是我的!为了收心,必须要把陷害谋杀林家一家的幕后黑手全部揪出来、弄得足够惨,这样林妹妹就会深深感激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启程的日子到了,贾钰乘坐一辆豪华马车,在声势浩大的队伍之中来到了码头,接着鼓乐齐鸣,登舟启航。

 码头上,由龙禁尉守卫的运送永乐大典的大船也已经准备好了启程,就在贾府船队编队之中,相当明确的表达了今上、太上两位对于贾家此举的态度,更是变相的安排了龙禁尉一路上保护贾宝玉。

 贾钰发现自己竟然对这两位皇帝有了好感,不禁一笑。人呐,真是有趣有趣,一丁点儿的恩惠就能够被感动,原因是恩惠吗?恐怕更多是皇帝的名号带来的光环加成吧。这就是上位者上次光环加倍?还是自己天生下贱的心灵?

 船队浩荡,七艘各色大船由一众小船拱卫,贾钰坐在当中大船的船头,船队于是启航,浩浩荡荡的向着南方驶去。

 “少爷,离开京城挺远了,进房歇息吧。”二管家林之孝俯身在贾钰耳边说道。

 贾钰特意点名让林之孝随行,本来贾母想让赖大跟随,贾钰却说林之孝本就与林府有旧,而且二管家也是稳妥忠,因此更合适。

 “也罢,倒也是好安排。”

 这些管家的出身来历贾母自然清清楚楚,也就点头。林之孝本就是林家远房旁支,虽然已经出了五服,却受过林如海父亲的大恩惠,也是颇有渊源。

 贾母吩咐林之孝说道:“好好照顾宝玉,到了扬州林家要多听姑爷的安排,跟那边下人们也都亲近起来,咱们两家是实在亲戚,不必忌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