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星辰 作品

第16章 《殿试》(第2页)

 殿台设置三个坐位,由于俞宇命俞辰为主考官,所以俞辰居中,俞宇、俞政各居左右。

 “平身!”俞宇淡谈发话,随后给了俞辰一个眼神,令他开始宣布考题。

 俞辰会意,起身走至台前,低头俯看了一遍一众考生,神情庄严地道:“你们都是万里挑一的精鹰人才,十年寒窗磨一剑,这里是你们最后亮剑之时,愿你们都能剑指五岳,前程似锦!”

 众考生欠身谢礼道:“谢殿下吉言!”

 俞辰欣慰点点头,昨日俞辰看完殿试人员名单后,发现有近二十人皆是平民百姓出生,其中还有一俩个是儿时俞政带俞辰体验民生的家庭。

 儿时俞辰常被俞政带去帮助百姓干农活,体验民生。

 令他深知民生之多艰,百姓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无论烈阳天火或霜寒骤雨时节,他们都脸朝黄土,背朝天,含辛茹苦地辛勤耕作着,即使炙肤皲足、汗血成池,人比黄花瘦的他们都任劳任怨地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而且往往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百姓靠天时吃饭,一旦发生洪旱灾害,庄稼将颗粒无收,到头来一切付诸东流。即使赶上丰收时节,上交官税,家中开销,作物成本一扣,百姓们剩不下几个铜钱。

 出生寒门的学子更是日出而作,日息而学,书籍、教师都是低劣品质,他们唯有读破万卷书,读灭火烛灯,读至三更闻鸡鸣,才能有所小成。

 出生寒门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今日由我来出题,请诸位听好!题目是……你为何而读书?”

 俞辰一语即出,众考生都一头雾水,茫然失措地停笔四顾,他们本来想着应当是即兴作诗,写文章一类的题目,没成想却是如此一时不找边际的题目。

 关于今日殿试题目,俞辰是思虑得夙夜未眠,翻看历届殿题,都是择一物或字作诗文,但俞辰觉得这样太单调无聊,你想想,能参加殿试的,哪个不是学富五车,心中会没个文墨成池的?

 所以瞻前顾后下,俞辰另辟蹊径。

 “限时五分钟,不得动笔,构思便可,等会我一一提问。”俞辰话罢回到坐位。

 考生们如同势锅上的蚂蚁,急得抓耳挠腮的思考着答案,俞辰则在台前细心观察着众人的一举一动。

 五分钟后……

 “时间到,众考生停止构想,下面由第一排开始起立,说出你为何而读书?”俞辰起身道。

 第一位考生面如土色,慌乱起身,支支吾吾地答道:“为…为…为寻求真理而读……”

 俞辰和气地笑着点点头,挥手示意坐下。

 第二位考生一幅信心满满的样子,欣然起身,拱手作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胜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左右大臣皆交耳轻语:“答得好,不错。”

 第三位考生站起,长舒一气,拱手作答:“我为家中父老妻儿而读书,为他们能脱离农田苦海,为了能享天伦之乐而读书!”

 俞宇与俞政相视一笑,欣然点了点头。

 “我为心中所慕女子而读书!”

 “我为风国之崛起而读书!”

 “我为能当官赚大钱而读书!”

 “我为………”

 一句句我为什么而读书,令俞辰百感交集,是啊!自己又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呢?为成王拜相?为家人所望?为了什么呢………

 最后所有人作答完毕,俞辰不禁轻鼓掌,展颜一笑道:“所有人,都作答成功!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关键在于你能否明白心中所想,还记不记得自己初衷所言,你们经历过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经历过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希望最后也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在灯火阑珊处。所有人满分通过!至于排名就按原先分数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