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我为球狂(第2页)

 这让看台上的球迷疯狂了,他们高喊着黄子睿的名字,疯狂的庆祝着。

 子睿是临港最早的海格三少之一,也是临港俱乐部的招牌,他灿烂的微笑、帅气的面容是很多临港女球迷心中的白月光。

 现在他虽然去欧洲踢球,临港地铁站依然有他大幅的广告,温暖阳光,像邻家的大男孩。

 当他的名字被dj大声喊出时,球场上空尖锐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郑李华走向子睿,向他表示祝贺。

 子睿却蹲了下来,让郑李华把脚放在他的膝盖上,给他做了个擦鞋的动作!

 然后两兄弟快乐地抱在一起,肩并肩向看台上的球迷们挥手致意!

 郑李华,本来是海格的第一批入选人员,但却是海格第十九人。

 父亲是高中老师,母亲是小学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期许就是能够考上985,但这个孩子从小就好动,不是在奔跑就是在奔跑的路上。

 这让两位当老师的家长很是头疼,想让他坐住算是难了,有一段时间,父母甚至认为他得了少儿多动症,还去医院做过检查。

 小学阶段,母亲操碎了心,幸好是在一所学校,孩子的老师都是同事,对他还算照顾,看他太好动,便让他去参加了田径队,后来又转到了足球队。

 几年下来,学习不咋地,踢球却踢出了名堂。

 到了初中阶段,靠踢球进了市里一所很好的初中。

 没了妈妈的管束,更加的肆无忌惮,经常逃课去踢球,14岁就跟大学生一块踢球,就已经无敌了,把一群大哥哥耍的团团转。

 所以在得知海格招生后,他的老师第一时间就把推荐了过来。

 这么好的苗子,球队当然就收下了。

 但他却没赶上第一波入队,原因是他父母不同意。

 郑李华父母对孩子踢足球并不同意,甚至有些反感,小学初中让他踢球,主要是为了释放他无处不在的活力,想等他再长大,性格沉稳了,考上一个大学才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

 当海格的录取通知书来得时候,他的父亲偷偷藏了起来。

 把海格一期的十九条好汉,变成了十八条好汉。

 郑李华知道后,跟父母大吵了一架,甚至离家出走,被警察蜀黍送回了家。

 张远对他没有到来也很奇怪,亲自上门,并向他的父母详细介绍了球队的培养计划,并且说,我们给孩子铺设了两条道路,即使足球这一条路不成功,以后进入国内名校也不是难事。

 最后这一条,让郑父动了心,一个高中老师,当然知道体育特长生和专项特招。

 在张远的劝说下,郑李华的父母才同意让孩子去海格踢球。

 来到海格,那个少年多动的孩子,一下沉稳了起来,反而成了球队中最踏实的那几个孩子。

 郑李华在右边路的竞争压力非常强大,有暴力罗本刘大力,旋风小子吴闻,张大同也可以打。

 所以当张远准备分队后,他选择了二队,他知道在这里,才是他的天地,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