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词 作品

第159章 何时开战(第2页)

 见吴士雄反应这么大,赵寒只得岔开话题。

 但就是觉得很奇怪。

 “正好,先生运来的两批重弩还不知如何安置,既然说到这里,正好请教。”

 吴士雄果然没醉,眼下天还没黑,三人一同来到南下的城门之上。

 因为秀州是大瑞的最南端,所以城门修得格外高大,两边延绵的城墙也是同样高大,有巍峨的气势。

 三人在城楼之上,正好能看见西下的太阳。

 橘红色的阳光映照在城墙的士兵身上,像镀了一层金边的兵马俑,他们守望国门,威武不凡。

 “将军,城墙这般气势恢宏,想来必是易守难攻,吐蕃想要拿下秀州,难比登天啊。”

 赵寒一语,并非吹捧,而是实打实的陈述。

 城墙是重要的防御设施,比起前世旅游看到的知名城墙,秀州这个给他的震撼更大。

 从理论上说,这种规格的城墙在冷兵器时代,根本要不了多少守兵。

 “先生所言倒是不假,但兵者奇诡,圣上派我前往,必是吐蕃那边有大动静。”

 正是吴士雄这般谨慎的态度,才在战场上取得非凡成就,但就这一点,赵寒便加剧了对他的敬重。

 “这城墙坚不可摧,若是加上重弩,更是固若金汤,但若在城墙上多设几个角楼存放箭矢,架设重弩,防御力可更上一层楼。”

 出于家国情怀的深厚,赵寒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重弩的特点是威力大,但城墙过高,重弩向下发射,夹角太大,有效飞行距离和打击效果必会大大削弱。

 如果在城门两边回旋的墙体上建设角楼,再架设重弩,从能利用侧向距离优势,提升重弩的威力。

 再者说来,在城楼两侧设置火力点,也是对正门的有效保护,对初次来袭的外地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打击效果。

 “先生是说,重弩不全设在城楼之上,而是在城楼两侧另起建筑,如此可形成呼应之势?”

 吴士雄在军事上的反应很快,短时间内就懂了赵寒的意图。

 “对,把所有的箭矢都提前分布在城墙各处,免得战事打响再排布武器设施,另外,等下一批重弩运送到,整个秀州城用来抵御吐蕃的武器便已足够,将军还需下令让锻造营按照连弩和重弩的箭矢规格,自行生产,以备不时之需。”

 弩是赵寒的专利,但箭矢很简单,只需对照规格,以吴家军的弟子,批量生产不是问题。

 “先生,这秀州战事,还请多多关注。”

 大庆一战,吴家军虽然英勇,但赵寒的武器和点子起了很大作用。

 秀州是以逸待劳的防御战,按照现有的力量,吐蕃应该也是吃不了兜着走。

 但吴士雄还让赵寒关注,虽没有明说,但他也觉得此事蹊跷,能有这样一个机智过人的人时刻关注着,自己心里也多点底气。

 “将军放心,我虽没有直面战场的能力,但为一国子民,必将心系于大瑞安康。”

 赵寒说完,看向了城外的迤逦风景。

 若是在前世,这里也是统一于祖国的炙热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