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翰 作品

第43章 京兆韦氏(第2页)

 “家父遗物,孙女无能,只能通过姑姑进献,倒是孙女承了姑姑的情才对。爷爷此话,孙女不懂了。”

 韦康看着韦弦,越看越喜欢,只是可惜容貌因病而毁,否则定为她寻得一门良缘。

 “四方啊,说起来,许多年来,老夫也未曾帮扶过你们一房,没想到思言和你给老夫送了这么大一个惊喜。珪儿来信说,她已被册封为贵妃,尼子册封为昭容了,皆因你带去的农耕神器。”

 “啊!”韦弦此刻惊讶的是寒云预言的话应验了,他是怎么知道,陛下一定会册封堂姑为贵妃,而且姑姑也册封为昭容了。

 察觉到自己失态,韦弦赶紧说道:“孙女恭喜爷爷,恭喜堂姑,恭喜姑姑。”

 韦康一听,心生奇怪,韦弦并不知女儿册封之事,此番前来又是为何?于是问道:“今日四方来访可有事需要老夫出面。”

 他转眼想到了,是不是思言两兄弟窥伺她家田地的事。

 “孙女此来,确有一些事想和爷爷商讨。”

 “哦,且说说,老夫能帮,绝不推脱。”

 她一个女子也不能入仕,其弟还是幼童,不为功便是为钱吧。

 韦康猜测是不是来寻得一些钱财,韦家此刻虽说在朝堂没有话语权,但是钱财还是有的,就看她开口说多少了。

 “想孙女也是韦氏族人,自然知道如今韦家和其他世家的关系。那五姓七望势力越来越大,不光朝堂话语权,就连土地、商事也在京兆之地咄咄逼人。”

 韦弦自从了解到寒云的集体经济联合体模式后,一直在想,在长安城里韦家不是正好。若是能说动族长加入,一举三得。

 一是,有了京兆勋公房一脉的支持,那些五姓七望世家多少有点顾忌。

 二是,获得韦家财力的支持,助寒云一臂之力。

 三是,帮上韦家一个大忙,以便更有实力与五姓七望世家抗衡。

 韦康未想一个韦家的小辈,且是女子,竟能看得如此通透。

 “老夫未料,思言生的一个好女儿,竟能洞悉其中关键,老夫嫡孙安石与你同龄,在韦家后辈之中也算才学出众,眼界尚不如你。”

 “爷爷谬赞了,孙女愧不敢当。孙女身在云阳,今新任云阳令志向远大,到任不过短短几日,云阳县已是一番新貌,更是谋划出一个集体经济联合体的模式,孙女很是兴趣,特说与爷爷听听。”

 “集体经济联合体?”分开韦康能理解,为何连在一起后,就连见识广博的他都糊涂了。可能他断句成,集体经,济联,合体了吧。

 “四方且细细说来。”

 韦弦尽她最大的理解细细说了一通,当然她隐藏了粮食亩产的信息,这一点,寒云曾经提过,在未收获之前尚需保密,因为他也是第一次在云阳种植,话不能说的太满。

 韦康一边听一边思考,最后大致明白了,是一种全新的士农工商改革。

 “有趣。县衙把所有田地租用,又雇佣农夫耕种,再发给月钱,还说动云阳的富商投资,一次就是八千贯。”

 韦康起身,背手低头来回踱步,这种方式闻所未闻。

 片刻后他想到了关键点:“此种方式,若要长往,关键就在进献的犁具,还有那些新的作物。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产五倍,不,就算增产两倍,也有不低的利润。”

 走了几步,又补充道:“此子当真恐怖如斯。此举不仅仅是商贾作为,他通过发月钱,从外地采购粮食,百姓便能每月购买,一举解决断粮和少粮之家的问题,从而稳定人口。”

 “一旦此举成功,后续就会源源不断为云阳百姓创造商机和带来钱财。有了粮食和钱财,云阳人口便会大幅增加,进而开垦更多田地,如此循环。此,还不是此子最妙的一步。”

 “其最妙的一步乃是将产业全部官化,也就是说在给大唐和陛下挣钱,管好地方。别说韦家了,就算五姓七望世家联合起来想对付他,也要考虑陛下的刀快不快。”

 韦弦趁机提出:“爷爷也觉的可行?”

 “韦福,速速唤安石前来。”韦康没有正面回答韦弦的话,而是想到韦家应该派一个人专门参与才行,他想到了和韦弦同龄的嫡孙韦安石。韦家孙子辈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