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盖房(第2页)

 建完这个院子,还有全村的房子等着他们盖呢,技术和效率都要。

 这里面有姥爷、老舅负责木工,七姑父、八姑父这两个一个村的姑爷子,十八叔、二十叔、六哥、十五哥等自家人,剩下的就是村里有建房经验的工人了。

 这栋房子的艺术成分和技术成分都会是村子住宅史的一个新里程。

 中午管饭,有肉、有酒、烟管够。

 李剑垚始终觉得二层太张扬了,而且实用性也不强,平时只有爷爷奶奶和自己住,一层足够用了。

 但是北方最大的采暖问题,除了来自冬季的西北风以及没有保温材料之外,剩下的就是地下冷冰冰的。

 那么带个地下室的房子,完美的解决地下太凉的问题。

 地下室冬暖夏凉,放点粮食和蔬菜特别的方便。

 而且如果没有地下室,冬天土豆白菜什么的存储也要挖地窖。

 当然了,李剑垚现在还对姥爷家的地窖耿耿于怀,地下室有楼梯,能够完美的避免掉下去。

 像李剑垚家也有地窖,但是李剑垚从来不去地窖玩。

 虽然有梯子,但是李剑垚有心理阴影。

 挖坑的工作需要好几天,这边地基的位置都是土层,好挖的很。

 要是有石头层或者地下水位层那李剑垚肯定不会选择挖个地下室了。

 像南方、或者平原地区,搞二层、三层的建筑比挖个地下室更实用,还能避免地下室返潮、渗水等问题。

 挖好坑之后就是做地基了。

 之前这帮人建筑都是没有使用过钢筋水泥的,李剑垚还得手把手的教他们做构造柱、打圈梁,这还得益于前世的老丈人是个建筑工程师,李剑垚曾在项目现场待过好久,这一套很熟悉。

 至于砌砖的活儿就不用李剑垚搞了,他们拉个线就能砌的笔直。

 至于不用混凝土浇筑的原因是,实在没有混凝土搅拌车,一次浇筑需要的混凝土太多了,条件不具备。

 下面完成之后还要用水泥抹墙,然后用沥青做两次涂抹来防潮,然后合适的位置还要留采光井。

 回填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来了。

 要做地下室和一层间的楼板。

 这次要用到上下两层的钢筋结构,再加混凝土一体成型。

 干活儿的人都呆了,房子还能这样搞?

 之前的构造柱和圈梁解释起来还好说,坚固、抗震这些他们能听懂。

 整个一层用钢筋铺设,那得多费钱啊。

 李剑垚是不管他们的好奇之心,老老实实干活就行了。

 接下来的排水和供暖管道系统才让他们更懵逼。

 农村谁家不是厕所在外面?

 在屋里上厕所不臭吗?

 好奇宝宝们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埋头苦干了。

 反正建好之后这个效果他们都会看到,到时候就明白为了点啥了。

 墙体上仍然需要构造柱,顶部需要圈梁,后墙厚度50,山墙和前面的墙体厚度才算正常,不过也是37墙。

 地面上建筑就好说了,除了图纸,李剑垚还在空间里雕琢了一个房屋模型。

 等拿出等比缩小的模型的时候,一帮干了半个多月的人才明白。

 原来这样搞啊,果然是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