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 作品

第一百二十八章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第2页)

 周龄微微欠身,然后又一次施展了蛇皮走位,在群魔乱舞的财政部办公厅内快速穿行,很快消失在了人山人海之中。

 周龄走后,唐文山扭头对身边的秘书王洋喊了一句。

 “王洋,你去二厅,叫小米来见我。”

 “好。”

 王洋立刻站起身子,略显激动地点点头,就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身着兰芳制服的米幼竹跟着王洋来到了一号办公厅,顿时,整个一号办公厅火热气十足的办公氛围就像是瞬间遭遇绝对零度打击一样,一下子就凝固了。

 来来往往的人看到了米幼竹,站住了。

 低头打算盘的人抬起头,也停下了打算盘的手。

 刚才还光着膀子大声骂娘的大老爷们儿顿时像个害羞小姑娘似的拉过了一旁的衣服,勉强挡住了自己的上身。

 米幼竹目不斜视,径直跟着王洋走到了唐文山的办公桌前,施展出了比周龄更加熟练的凌波微步。

 唐文山在注意到办公厅内的喧嚣瞬间消失的时候就知道米幼竹来了,他抬起头,看着衣着干练的米幼竹,满意的点了点头。

 “习惯这里的工作了?”

 “嗯,已经习惯了,多谢唐总长的指导和照顾,那么快就让我升职了。”

 米幼竹微笑着向唐文山行了一礼。

 “无妨,无妨,你的才能值得,咱们这里,没人比你更精于算术了。”

 唐文山笑眯眯的把刚才周龄送来的文件交给了米幼竹。

 “我这里比较忙,没空处理这件事情,伱来处理这件事情,手头的事情多吗?不多的话,优先处理这件事情。”

 米幼竹伸手接过公文,翻看了一下。

 “不是说没有南越之地的经营事务吗?怎么还要那么多粮食和农具?”

 “突发状况吧,咱们在南越之地的名声太好,一听兰芳大军来了,嘉定府周边的流民全都来求取庇护,楚腾也是头大的很,咱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先支援一部分,后面我会请示大总统,再看看情况,要不要全面援助。”

 听到“大总统”三个字,米幼竹的眼睛动了动。

 “好的,我知道了,我会立刻处理这件事情。”

 “嗯,处理完了就送到民政部,交给费总长。”

 “好。”

 米幼竹又向唐文山微微欠身,转身离开了一号办公厅,以凌波微步灵巧地避开了所有人员,像个精灵一样很快消失在了一号办公厅的门口。

 绝对零度的来源消失了,一号办公厅的冻结状态逐渐消失。

 唐文山冷笑一声,重重拍了拍手。

 “都愣着做什么?还嫌事情不够多?马上做事!今天支援暹罗的事情做不完,都给我留下来加班!不准回家!”

 “不————————————!”

 一号办公厅内顿时响起了一阵绝望的哀嚎,过往的人从中仿佛听到了一曲奇怪而又优美的音乐声缓缓响起。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没过几天,赵学宁那边便接到了一系列的消息,主要就是和南越之地有关的。

 一个是西山政权名义上的二号人物、实际上的三号人物阮文侣在前来谈判的时候被楚腾扣了下来送回了兰芳,决定审判他的罪过,天京那边正打算向赵学宁请示一下怎么处置这个家伙。

 另外就是嘉定府周边还是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难民,有华人,也有本地土著,他们都希望得到兰芳军队的保护,而兰芳军队也没有拒绝他们。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在了嘉定府一带,据保守估计,目前嘉定府一带的难民人口已经超过了六万人。

 兰芳军队正在组织他们屯田以生产粮食,但是目前还是需要兰芳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但是原本的计划里没有这个预算,所以民政部和财政部只是给了一些临时性的援助,接着就给赵学宁打来了请示,想要知道赵学宁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要不要给予更多的援助,帮

助他们度过没有收成的这段时间。

 赵学宁得知以后,给出了明确的批复。

 如果粮食不够,就把原定要出售的粮食计划全部取消,优先支援南越那边,务必保证他们的基础温饱。

 另外,赵学宁控制暹罗之后所推动建设的集体农庄已经迎来了

 赵学宁决定委任楚腾为临时的南圻总督,总领南圻之地的军政事务,负责戒备西山王朝的同时,治理民政、管束秩序,尽力恢复生产,为兰芳政府正式接管该地区打下基础。

 物资不足可以向天京求助,人力不足则适当动员军队内部文化水平较高者予以临时担当,也可锻炼军中有行政能力的人才,为进一步增加行政人才储备做一点小小的工作。

 处理意见完成之后,赵学宁将其一式两份,分别送往嘉定和天京,交给楚腾和白宫政府。

 而赵学宁本人则继续在暹罗处理暹罗的事情,并密切关注他掌控暹罗以来的

 吞武里一带的土壤十分肥沃,农业生产条件非常优越。

 之前那一次河水泛滥潮之后,赵学宁号召全体士兵和居民团结起来修缮水利工程、修筑河堤大坝,以防范更加危险的河水泛滥。

 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之后,到八月,赶在预计之前,

 随后便是

 这一边让赵学宁感叹暹罗土地的丰饶,一边也让赵学宁意识到婆罗洲土地的贫瘠。

 果然,还是要向大陆发展势力,这里不仅有比较成熟的农业规模,也有更多的农业文明人口,比起南洋岛国上那群成天看大猩猩大狒狒呲牙的部落原始人,暹罗农民明显熟练多了。

 农业上获得了丰收,意味着赵学宁管控的吞武里

 郑信时代的那些守边将领们一来看到了赵学宁的强悍,二来他们的家人也都在吞武里,所以不敢造次,纷纷宣誓向小郑王效忠。

 各地官僚也看到了赵学宁控制下的朝廷的治理能力,也不敢造次。

 如此,这一次暹罗全国性的政治危机和军事危机已然成功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