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歌 作品

266:给几兄弟封王,汉王一门四个藩王?(第2页)

 “你小子会在意什么规矩不规矩?”

 朱元璋闻言,却是不以为然地笑了起来。

 朱栎顿时哭笑不得。

 的确,他根本不会在意什么规矩,他无非就是怕麻烦而已!

 毕竟给儿子们封王的事情,完全是不用着急的,等自己当了皇帝之后再封,到时候更是顺理成章,何必要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找事情呢?

 “老九,其实这件事情是咱的决定,爹也只是听了咱的建议!”

 就在这时,朱标突然开口说道。

 “大哥,您这又是为什么?”

 朱栎闻言又是一愣。

 “这都已经洪武三十年了,咱就想着应该早做准备了!”

 “别看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一晃而过!”

 朱标则是一脸郑重地提醒道。

 闻言,朱栎顿时沉默了下来。

 他明白朱标的意思了!

 从洪武二十五年开始计算,朱标就算是满打满算能够活八年,顶多也就是洪武三十三年就到头了!

 还剩下这两三年的时间,朱标显然是准备提前对外释放信号了啊!

 朱标还活着的时候,肯定不会传出要给他汉王朱栎封太子的消息,即便不少人心头都有这样的猜测,暗地里想着汉王是否可能取太子朱标而代之,但是除了穿越过的那几个重臣之外,其他人可不知道朱标仅剩下两三年的寿命了啊!

 所以在朱标死之前,朱元璋和朱栎都不会有明确的表示,只能用其他的方式来告诉所有人,朱栎的与众不同之处!

 如此等到朱标真的过世之后,朱栎到时候再登上皇太子这储君之位,就不会显得太过突兀了!

 因为那个时候大部分官员都会觉得,太子朱标驾薨,那皇子当中罪有资格当皇帝的那个人,肯定是他汉王朱栎!

 到时候朱栎上位当储君,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也附和大部分人的心理预期!

 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让所有人都意识到汉王朱栎在根本上和其他皇子藩王不同,给朱匣烽他们几兄弟封王,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朱栎也不好再反对了!

 说到底,一切都只是为了让他今后顺利接过朱标的位置而做必要的准备而已!

 “好吧,那就按照你们的意思来!”

 想了想,朱栎点了点头,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太过纠结。

 之所以不着急给儿子们封王,完全是因为他不想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操心分神而已,但不代表他就真的会有所顾忌!

 “这就对了!”

 “不过咱准备给焌儿还有烨儿的封号都给改一下!”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同时也话锋一转道。

 “恩?改封号?”

 朱栎闻言一愣。

 朱匣烽他们之前也不是藩王,更没有封号,所以正常来说并不存在改封号这样的说法。

 这里说的改封号,指的是原本未来历史发展当中,几兄弟各自的封号!

 “没错,烽儿依旧还是风王,这个咱就不改了!”

 “不过焌儿咱准备封他为雍王,毕竟你这个汉王还在呢,今后是否改封他为汉王,那也是你的事情了!”

 “另外烨儿咱准备给他封丹王!”

 朱元璋就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一下。

 朱栎闻言,顿时露出了恍然之色。

 不说朱匣烨的情况特殊,如今还跟着燕南归在山上修行呢,封丹王倒是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单说朱匣焌,这小子原本就打算安排他继承汉王

爵位的,不过如朱元璋所言,眼下他朱栎还是汉王呢,所以只能暂时封他为雍王了!

 “行,这件事情我没什么意见!”

 “那爹您准备什么时候给这三个孩子封王?”

 朱栎想了想,就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

 “圣旨早就准备好了,给三个孩子的印玺玉蝶也都准备妥当,咱这次和伱大哥亲自跑来汉中,主要也是为了公布这件事情,所以明日咱就打算昭告天下,你觉得如何?”

 一切都谈妥了,朱元璋也就没了什么顾虑,笑呵呵地说道。

 “明天?”

 “行吧,既然决定了,什么时间也不重要了!”

 朱栎也没想到居然这么快,但同样也点头同意了下来。

 随即,朱栎就直接把朱匣烽和朱匣焌这两个小子给叫了过来,至于朱匣烨还在山上,实际上也没必要让他为了这件事情特意下山。

 “烨儿要不要接回来?”

 朱标有些迟疑地询问道。

 “没必要。烨儿才刚适应山上的生活没多久,这个时候让他回到汉中府不是什么好事情,更何况还要给他封王,会对他心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朱栎就直接摇头拒绝了。

 朱匣烨的情况特殊,这圣旨也不需要他当面来接了,不能让这小子被这些凡俗的事物给影响到,至少现在还不行!

 听到朱栎这么说,朱元璋和朱标也都露出了恍然之色,所以也没有坚持。

 很快,朱匣烽和朱匣焌就来到了父子三人跟前。

 兄弟俩见到皇爷爷和大伯父,自然也十分的高兴,当听说明天就要给他们封王之后,兄弟俩顿时就激动了起来!

 这就要给他们封王了?

 速度也太快了一点吧?

 要知道之前他们了解到的未来历史,他们要封王也得等到他们的老子朱栎当了皇帝之后呢!

 眼下连朱栎都还是个汉王,他们这些当儿子的,居然也要封王了?

 要是这么说,除了他们和朱栎有这么一层父子关系在,封王之后就等于是和当老子的平起平坐了!

 毕竟双方身份都是藩王,没有谁高谁低的说法,至少表面上就是如此!

 一门父子兄弟四个藩王,放在大明朝那绝对也是独一份的存在啊!

 “让你们来,是提前跟你们打个招呼,免得你们明天出洋相!”

 朱栎这时对着朱匣烽和朱匣焌正色地告诫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