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之雄 作品

第三百八十四章 米格1.44的数据你都知道?(第2页)

 当初佩刀2计划老巴坚定地要让格鲁曼公司当总包,就是因为担心132厂的实力不够,换发动机可不容易,有大量的匹配工作要做,而想要让飞机有足够高的性能,更是要对整体的气动布局进行精心设计。

 米高扬设计局接手了这个项目,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枭龙的最终外形结构,实际上是在米高扬设计局手里成型的,后来双方闹掰,611所又接手进行了一番修型,形成了最终的枭龙的布局。

 但是,这样一番折腾,浪费的时间也很多,枭龙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大卖,就得抓紧时间,不能一直蹉跎岁月。

 “您是?”

 “这位是我们米高扬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别里雅柯夫同志!”别里雅柯夫带来的人立刻介绍。

 “哦,原来是总设计师同志,抱歉,抱歉,我还以为别兹留特科是……来,各位坐,既然来了,那就坐下来一起谈谈,我们的超七项目,的确需要贵方的支持。”

 别里雅柯夫的脸上挤出了一个笑容:“好,咱们谈谈,咱们米高扬设计局以前和东方关系密切,现在我们的关系又逐渐缓和,我们也希望能加深关系,帮助你们东方空军实现装备的更新。”

 “不,不,您理解错了。”秦锋说道:“我们的超七战机是出口型战机,并不打算自用,毕竟我们需要先进的现代化重型战斗机,超七属于轻型战机,并不适合我们自己装备。”

 “你们自己?我听说,你们测绘仿制了格鲁曼公司的雄猫战机,你们打算把那种战机当主力吗?可变后掠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时代,是属于我们米格29的!”

 “是吗?”秦锋的嘴上露出了讥讽的笑。

 “不是吗?”

 “翼身融合,可变后掠翼的这些设计方案,的确是现在的潮流,不过仅仅是现在而已,战斗机的技术在飞速发展,新一代战机的技术,将会是变革性的。”

 战机的分代会让后世很多人迷糊,f22究竟是四代机还是五代机?我们的苏27呢?三代机还是四代机?

 不同时代说法不同,不同国家分类也不同。

 早期刚刚进入喷气式领域里的亚音速战机,都是第一代飞机,什么米格15,f86都是这种类型的,第二代飞机则是超音速战机,从米格19到米格25,都是这些类型,主要追求高空高速。

 到了第三代战机,就开始向高机动性转变了。一般认为美制战机从f14开始,老毛子的战机从米格29和苏27开始。

 但是,这样划分,老毛子觉得吃亏了,毕竟一般都是美国人先研制战机,等到美制战机出来,老毛子再研制对应型号,在各个参数上压过美制飞机,苏27就是典型的例子,必须要压制住f15才行。

 但是这样也导致了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在实战对抗中,经常都是美国佬利用代差优势来压着老毛子的飞机打,比如说f15和f16出来之后,和他们对抗的经常是米格23和米格25这些飞机。

 于是,老毛子干脆把自己的飞机,米格23和米格25这些拿出来,单独划了一代,这样就多了一代,而到了米格29和苏27的时候,就得叫第四代了。

 虽然划分的方式很多,但是,米格29和苏27都是同一代的,这些战机既然已经研制出来了,那下一代战机当然也就得开始了。

 下一代战机该是什么样子的?

 美国佬提出了4s的标准,按照这种标准开始竞标yf22和yf23,而老毛子也在研制新一代战机,具体来说,米高扬设计局从83年就开始捣鼓起来了 mfi多用途战斗机的设计方案,设计代号1.42,看时间就知道,当时米格29刚刚定型服役,作为苏维埃第一飞机研发机构,他们的动作是很迅速的。

 无奈新一代战机需要的技术太高,所以,到了89年才开始打造第一架原型机,代号米格1.44,如果苏联晚几年解体,让这架飞机成功定型服役,那在分家之后,米高扬设计局绝对不会过得那么惨,完全可以靠这种重型战斗机混得风生水起。

 当年米高扬和苏霍伊两个设计局在搞米格29和苏27的时候,他们就听从了中央流体院的建议,用的是边条翼和翼身融合布局,两款飞机大小不同,但是性能接近,在新一代飞机上,米高扬设计局继续听从中央流体院的建议,用上了鸭式布局。

 它采用了近距耦合鸭翼和无尾三角翼的布局、机腹有一个多波系可调进气道,后面是双发双垂尾,整个机身宽大,可以提供很多升力,有大量的控制面,飞机的设计除了没有隐身能力之外,其他的都还算是很不错的。

 后世等到歼二十出来,还总有一些不争气的人给飞机找外国爹,说歼二十用了米格1.44的技术,让人鄙视。

 当年秦锋在网络上,可没少怼这些崇洋媚外的家伙,现在嘛……

 别兹留特科,抱歉了,为了把你弄到咱们东方去,我也只能这么做了!你先稍稍受点委屈,先苦后甜嘛。

 “我觉得不是。”秦锋说道:“常规布局的方式已经落后了,现在,为了追求先进的性能,应该使用鸭式布局!”

 常规飞机就是机翼在前面,控制舵面在后面,而鸭式布局,好像把两者反过来,控制舵面在前面,主机翼在后面,而且机翼还会做成大面积的三角翼形状。

 这种布局最大的好处就是正升力,常规飞机要抬头,尾翼就得先把机尾压下去,机头才能上翘,而鸭式布局的控制舵面在前面,只要偏转舵面,机头立刻就被撬起来了,这飞起来自然更灵活。

 “其实,在以前的时代,鸭翼布局就被很多设计师重视起来了,但是,以前由于液压操控,鸭式布局的控制非线性,导致无法操作,现在有了电传操作,鸭式布局肯定会受到重视,我敢断言,以后的时代是属于鸭式战机的,贵方作为苏联最强的战斗机设计局,已经……一定要研制鸭式布局的战机!”

 米高扬设计局的人都愣住了。

 你怎么知道的?

 虽然1.42项目从83年就开始了,但是一直都是处于保密状态的,只有他们内部的设计师们知道,绝对不能外传的,谁说出去的?

 前些年双方关系很僵,也不可能有什么交流,也只有现在,才刚刚开始接触,这东方人最先接触的人,就是别兹留特科!

 难道是……

 “你怎么知道……你觉得,怎样的鸭式布局更合适?”别里雅柯夫瞟了别兹留特科一眼,继续问道。

 “鸭式布局有两种,一种距离主翼很远,叫做远距耦合,这个鸭翼主要当控制舵面,而且力矩够大,面积不用太大,就能控制飞机的俯仰,一种距离主翼很近,叫做近距耦合,主要用来拉涡流,我认为,如果发动机给力,近距耦合更合适。”

 其实还有一种是中距耦合,就是歼十独创的,但是,秦锋当然不能把这个说出来。

 “这种布局,最好是双发重型机的结构,正常起飞重量就需要达到三十吨,别看自重大,但是发动机给力就行,要是配上加力推力175千牛的发动机,哪怕就算是最大起飞重量35吨,也能获得超过1的推重比,而且还能超音速巡航。”

 每一个参数,都是那么的巧合,和米格1.44的数据完全一模一样!

 “尾部要放双垂尾,为了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要距离发动机远一些,对了,为了控制机身,舵面也要多一些,我看至少需要18个,腹鳍,尾撑都可以有舵面,虽然控制起来复杂,但是效果杠杠的!”

 每一个数据都是准确的,这绝对不是巧合,肯定是有人泄漏了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