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 永遇乐、声声慢7(第2页)

 

    孩子们兴奋地凑出答案,双方就这么完成了又一场互不知晓地互动,楚棠接着讲解
 

    不错,词中的意象有淡酒、晚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我们分别来看。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我们在古诗词中见过许多,大家可以试着回忆一下。
 

    一号选手杜甫激推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一笑,投桃报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亦是。”
 

    元稹也想
 

    到了自家好友“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三国。
 

    曹植饶有兴趣地凑热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他实在是爱极了苏轼这首水调歌头,此时听楚棠问带酒的诗句,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
 

    上首的曹操见四子一脸陶醉的样子冷哼一声,没忍住刺道“怎么,嫌为父的诗写得不够好”
 

    曹植
 

    “父亲何出此言”
 

    曹操咬牙“为父没写过带酒的诗句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你都忘了吗还当着为父的面年别人的诗词你但凡念念你自己的呢
 

    啊这曹植沉默。怎么说呢,后世的诗词写得太好了,父亲你的,一时还真没太想起来。
 

    其实这一单元就学过很多,比如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就是酒的代称。
 

    楚棠在t上出示与酒有关的诗句,前面几位诗人提到的诗赫然在列,也包括先前学过的短歌行。曹操顿时挺胸抬头,脸上露出了满意而又矜持的微笑
 

    “看看人家,多有眼光。”
 

    啊对对对底下的打工人哪有不明白的,纷纷开始夸老板文采盖世千载盛名。而吴、蜀诸人却是满脸愤愤,哼,就是欺负他们文学不兴
 

    大家发现,这些诗句中,“酒”都是和愁联系在一起的,酒即是愁的象征,喝酒,也就是为了消愁。
 

    说起来照姐好像挺喜欢喝酒的,无酒不欢,赛博世界戏称她为酒鬼,坊间传言李白来了都不一定喝得过她。
 

    啊这
 

    李清照和父母面面相觑,虽然自己自己的女儿爱喝酒不是什么大事,但就这么当着诸朝人的面被抖落出来,多少还是有点社死的。
 

    “楚姑娘怎么,什么都说啊。”
 

    这种题外话不会不会破坏词的意境吗
 

    其他听到的人也是一愣,还是这般豪爽的女子看不出来啊杜甫忍不住向李白打趣“太白兄怕是要被比过去了”
 

    李白笑“我生平未见如此好酒之女子,也未见有此文采之女子,诗酒风流在一身,这个酒量,我倒是很想赛上一赛啊”
 

    说罢,他端起酒杯满饮一口,因凄凉词句而带来的萧瑟气氛似乎被冲淡了几分。
 

    忧愁苦闷,往往诉诸于酒,那么,为什么这里是“淡酒”呢怎么理解这个淡酒
 

    “她喝的酒不好吧我听人说劣酒味就淡。”有人猜测道。
 

    “去,自家酿的酒浓着呢”他旁边的人翻了个白眼,“再说,能写诗的肯定是官家小姐,喝什么劣酒。”
 

    宋初,汴梁。
 

    李煜低声,似是自言自语“非是酒淡,只在情浓”
 

    之前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非关酒之浓淡,而是作者沉浸在自己浓重的愁绪之中。她曾经说,“昨
 

    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里却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贯穿了词人一生的悲喜,她想要喝酒排遣忧愁、抵御寒冷,可酒压不住愁,也抵不住晚来的寒风。
 

    “风”也是词中的一个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萧瑟的秋风渲染了愁情。
 

    风是“急风”,酒却是“淡酒”,“淡”“急”之间,愈发加重了词人内心的清冷哀愁。
 

    清朝。
 

    词人张惠言近些日子来正在编写词选,书中恰好也选到了这首声声慢,当下就有些皱眉“分明是晓来风急更有神韵,后世怎么不依我的选本。”
 

    另一边,浙派词人朱彝尊也与张惠言站到同一战线“吾人常用淡酒指称早酒,所谓扶头酒是也,晚来风急句,意蕴不及。”
 

    关于这个“晚来风急”,有古人选本作“晓来风急”,其实这样也可以理解,因为下文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句子,点明是时间的流逝,古人又有早上喝酒的习惯,那我们可以解释为,词人一夜辗转反侧,早上起来借酒消愁,而词中写的就是词人一天从早到晚的心绪,竟日生愁。
 

    清朝。
 

    朱彝尊和张惠言沉默懂了,他们是不配出现名字的“古人”。
 

    北宋。
 

    秦观敲着桌子沉吟几句,他本是一等一的婉约词家,见得这样的词作自然欣喜,也乐于参与这样的讨论
 

    “依我之见,还是晚来风急更好,将时间集中在黄昏向晚这一段,总写此段心绪,可见时光流逝之缓,而唯有愁闷无聊之人,才更觉时间之难捱。”
 

    “是啊,”他的妻子徐文美幽幽地开口,“夫君也知晓愁闷煎人、时序难熬,怎么不会想到你每次离家之时,我独自一人是如何难熬。”
 

    “咳”秦观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赔笑道“娘子勿恼,两情若是久常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呢”
 

    徐文美呵呵一笑你最好是这样想的。
 

    李府。
 

    李格非和王夫人哪有心思斟酌什么“晓来风急”“晚来风急”,光顾着心疼女儿去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家还在哪些诗词中见过“大雁”这个意象
 

    王湾推自己“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元白为李杜站街“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黄庭坚想起远方的好友黄几复,畅吟道“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元好问忆及自己见到的那只殉情的大雁,不无感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雁是忠贞之鸟啊”
 

    不错,雁在古诗词中十分常见,李清照自己也多次写到,比如她的一剪梅。
 

    楚棠放出原文,清丽婉约的词句引得众人又是一阵赞叹。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往往和青鸟一样
 

    扮演着信使的角色,所谓“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期盼大雁带回锦书,这时候的她新婚不久,丈夫离家远游,写这些诗句是为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赵府。
 

    赵明诚心中又惊喜又酸涩,李娘子后来竟如此思念他,他们的夫妻情分必然不薄,可是自己远游又让她思念至此,新婚燕尔,该是多么难捱
 

    李府。
 

    李清照内心有那么点别扭,她还是个未嫁的闺秀,就这样看着自己以后的闺情词被拿到大庭广众之下宣读,怪尴尬的。她同时又有些疑惑,这词写得这样情意绵绵,自己当真是喜欢上那个赵明诚了吗,他果真就是自己的那个良人
 

    李格非和王夫人对视一眼,轻哼一声。
 

    呵呵,赵明诚是吧,新婚燕尔离家远游,害清照独守空闺愁绪难解,老夫记住你了。
 

    不过那时的她到底收到了锦书,就在月满西楼的时候,相思之苦终得人慰。但在这里,她看到头顶上经过的大雁,觉得仿佛就是旧时给自己传信的那只,可这次再没有锦书传来,词人内心愁苦可知。
 

    “不是,那个赵什么还是个负心汉”本来还在嗑c的人当场炸了。
 

    “哼,这样的才女还会被抛弃,真是瞎了眼”另一个人义愤填膺。
 

    李府。
 

    李格非咬牙,好啊竟是个薄幸负心郎。
 

    赵府。
 

    跟在赵明诚身边的小厮隐晦地打量了自家公子一眼,目光中带了点谴责公子竟是这样的人
 

    赵明诚
 

    累了,毁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