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研究政变(第2页)

 但是李旦并没有将发动政变夺权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虽然他在历史上是神龙政变的主导者之一。 

 但是现在,他的官职、威望还太低,可以用,但是不能委以重任。 

 这段时间,李旦在府上极少外出,已经想到了一个可行之策。 

 时机上,他在灭了吐蕃之后,不论是在民间,军队间,还是宗室间,威望已经足够高了,是时候可以夺权了。 

 之所以没有没有趁着手握大军的时机,趁势起兵夺权,李旦是有考虑的。 

 一来起兵夺权定会让大唐陷入混乱,生灵涂炭,好不容易打下的安北和吐蕃再次丢失。 

 二来是拥兵造反,并不一定能成功,毕竟武则天还控制着李显呢,他才是真正的皇帝。而且武则天手里的精兵良将比李旦的要多许多。 

 比如之前的徐敬业在扬州的谋反,手握十几万人马,还拥有着扬州、润州这样的富庶之地,武则天甚至都没有派出黑齿常之这样的大唐第一名将,就在短时间内将其消灭。 

 再比如后世的安史之乱,即便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高达二十余万,占全国兵力的三成,而中央军仅有八万余人,即便占据优势,最终也还是被覆灭。 

 就更别说越王李贞父子的起兵谋反了,甚至都没有翻起什么像样的浪花,就被快速的扑灭了。 

 所以李旦即便起兵也很难成功,还会造成生灵涂炭,国力丧失。 

 这样愚蠢的事情,李旦自然不会选择去做。 

 要想夺了武则天的权,李旦还有其他方法。 

 老李家有发动政变的传统,这段时间,李旦窝在府中,详细的研究了大唐的几次政变。 

 这些政变当中,排在首位的当数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这是已经发生了的,还有一些没有发生,但是李旦在后世了解过的。 

 其一便是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之时,宰相张柬之伙同崔玄暐、敬晖等人发动的神龙政变,率领五百羽林进入玄武门,杀死武则天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还位李显。 

 其二便是唐隆元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密谋,争取到了驻守玄武门的羽林军的支持,发动政变,攻入皇宫,剿灭韦氏集团的唐隆政变。 

 这些都是成功了的,这中间还有一次险些成功的景龙政变。 

 李显复位之后,太子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麾下三百多名羽林军,先是攻入武三思府上杀死了武三思和他的儿子武崇训。 

 后又进攻皇宫,但是被李显与韦后得到了消息,提前爬上玄武门门楼躲避,同时派右羽林将军刘仁景率羽林飞骑一百多人在门楼下戒备,挡下了李重俊和李多祚。 

 若是当时,李重俊和李多祚当机立断发动攻击的话,还有几分胜算,但是两人犹豫不决之际,导致错失良机。 

 李显情急之下对着叛军喊话,封官许爵,结果羽林军临阵倒戈,斩杀了李多祚,政变最终失败。 

 李旦把这些政变都列了出来,详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