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34418841 作品

第122章 流言蜚语(第2页)

 你吏部不是想当好人吗?

 我就看看你怎么当好人的。

 这个时候,在看不出来朱元璋要干什么,那基本都是傻子了,朱元璋要收孔家的税,但是朱元璋以前规定的孔家不交税,那条政策怎么办?

 没人敢提。

 大明律改了,孔家不交税,那是过去的事了。

 李恒这会还没走呢?要不陪他一起?黄泉路上有个伴。

 西天虽好,愿君独往,死道友不死贫道。

 理由?谋杀皇太孙朱雄英的理由够不够?

 朱元璋虽然把这件案子按下去,并不代表朱元璋不追究,只是放缓,这是一把刀,灭十族的刀,砍尽杀绝。

 收个税需要费这么大劲吗?

 答案是会的,动孔家,就是动天下文人的利益,能被天下文人骂死。

 但是,要是孔家和谋杀世子的案子有牵连,那又是一回事,朱元璋干的隐晦,众人想的也隐晦。

 朱元璋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天下文人有信的也有不相信的。

 只要声音不一样,那么孔家就会跌落神坛。

 天下人会想。

 莫非孔家的后路都铺好了,押宝押到朱允炆身上了?

 也许胡惟庸和吕本势大,当时也是昏了头。

 只要有流言蜚语,朱元璋的目的就达到了,水浑了,就能摸鱼了。

 水不浑,还有大明邸报,不混都难。

 朱元璋需要去洗吗?根本不需要。

 谁自证清白,谁拿证据,自古就是这个理。

 污蔑只是简单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话的无心解读。

 孔家要极力甩掉这种怀疑,他要找证据甩锅。

 就像亚历山大东征,只需要写一本书,在泥地里埋上两年,然后挖出来甩你脸上。

 怎么证明是假的?

 就像巨石阵,没有照片被曝光,你想证明是现代产物,一百张嘴也说不明白。

 能找到证据吗?

 朱元璋要做的就是先统一大臣们的思想,我要收税,你们谁同意,谁反对?

 凌驾于大明律的人,大明不会有。

 李恒一开始不杀,为什么现在杀?

 这就是震慑。

 没有李恒,还有王恒,刘恒,等等恒。

 也是告诉众臣,朱雄英的事情结束了,我已经腾出手可以干别的了。

 太子妃都能杀,还有什么不能杀?

 骂我暴君也好,骂我屠夫也罢!

 宋濂文人代表,最后朱元璋才问宋濂,宋濂也想装乌龟,这事太大,宋濂扛不动。

 朱元璋毫不客气,老子把你兄弟提上来当礼部舍人,你不干,我让你兄弟干,你兄弟不干,我让你儿子干,不信你试试?

 同时给了恩惠,实际上也是威胁。

 宋濂只能妥协,自己老了,活着还能把握一下局势,自己死了以后的事就不好说了。

 宋濂心中很明白,一直都很明白,陛下要推行改革,挡这条道上的国公新贵,甚至一些淮西老人都支持了,金陵周边已经被陛下秋风扫落叶般一样,全部分给百姓。

 然而,那些离金陵远的确实困难重重。

 文人带头抵抗新政,老百姓懂个啥?文人世子说啥就是啥,百姓是盲从的,他们村里还是士绅地主,德高望重的宗族老人,说了算。

 今天不跟在他们后面,明年就没有地种,要饿死人的,

 皇帝?

 天高皇帝远,天下那么大,他能管到这里来吗?会在乎自己这个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