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临阵换将(第2页)

 “恩。”刘辩点了点头。

 其实他并不认识公孙瓒,不过是从幽州传来的战报显示来看,整个幽州战场似乎也只有右北平有些亮点。

 现在听何进如此笃定,他也不自觉相信起来。

 “那不知冀州该以谁为帅?”刘辩追问道。

 同时袁隗也紧盯着何进,毕竟幽州的事跟他关系不大,但冀州,要是何进敢以其麾下将校取代韩馥,自己就算拼了命也要阻拦。

 “冀州方面,仅从此次战报看来,无甚亮点。是以,还得另择人选。说起来,前番平定中原黄巾,倒是让臣发掘了几位将帅之才。”何进顿了顿。

 那边袁隗的脸色则更加难看,心道何进匹夫果然是打得如此主意,于是再也坐不住,起身就要反对。

 何进似乎没有注意到袁隗脸色,依旧自顾自说着“在一众将校中,我认为最适合顶替韩馥的人选便是…”

 “不可!”袁隗急忙起身,准备与何进据理力争。

 “是袁公路将军。”何进几乎是与袁隗同时开口,将最终人选道出。

 “…?”我是谁,我在哪?袁隗心中一万个问号,这是干啥?莫非这匹夫真的是在遵守诺言,借此机会将冀州许给袁氏?

 目前看起来还真是这样,可公路他,适合吗?

 一瞬间,袁隗头脑风暴,本来按照当初他的想法,是让袁绍与袁术两兄弟一个在外一个在内,如此结合,则可让袁氏更有保障。

 只是这次的事件让他看清,仅以袁绍渤海太守的职位,似乎无法完全保住袁氏在冀州的利益。

 而想要以袁绍取韩馥而代之似乎又没有足够的契机。

 现在何进代替自己把事情办了似乎也不错,唯一区别就是担任冀州牧的不是袁绍而是袁术。

 这一点似乎也并非不能接受,毕竟目前朝局稳定,袁术的那几千人马留在洛阳的意义也没有想象中的大。

 若凭借其安北将军的职位,再去冀州博取新功,历练几年,到时未必不能再调入朝中让仕途更近一步,位列三公也不是没有可能。

 到了那个时候,袁氏五世三公,威望与影响力必然也将更加强大。

 “袁太傅可是有所异意?若如此,安东将军曹操、中护军张辽亦都可胜任此职。”何进见袁隗反应激烈,佯装不知地说道。

 何进当然只是说说,且不说袁术去冀州是他心中谋划,只说为了巩固洛阳地区统治,确保后续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张辽、黄忠、曹操等人就绝不能轻易调动。

 “…咳咳。”袁隗一阵尴尬,心中没少暗骂何进揣着明白装糊涂。

 嘴上却说道“哪里哪里,所谓举贤不避亲,隗原本也只是担心公路年轻,怕耽误冀州大事。不过军务方面始终是大将军更为擅长,如此举荐公路,想必是有一定考虑,隗对此并无异意。”

 袁隗也想明白了,先将冀州弄到手再说,他就不信没了袁术在,何进就敢对自己怎么样。

 朝堂之上的利益之争,打打杀杀只是下下之策,人情世故才是取胜关键。

 尤其这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多是宁折不弯的性子,倒也不是说他们多正直,而是面对强权与刀兵,他们往往不会背弃自己的政治利益。

 即便一时妥协,也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反扑报复,历史上的董卓便是个好例子。

 因此,拉拢更多盟友,获取更多政治资源,占到道德好点,才是袁隗所看重的。

 只要何进不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就绝不会轻易对自己用强,否则不过是鱼死网破之局。

 即便袁氏被重创,何进的政治前途也同样玩完。

 这个世界的士大夫们可不会效忠一个粗鄙屠夫。

 如此一来,随着袁隗也举“赞同票”,两位辅政老臣意见算是达成一致。

 天子刘辩本就年幼,面对如此局面,亦只能点头认可,此事便再无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