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凭啥

从六品官的宅子,比庶民屋舍要宽广一些。

 却远远比不过公侯府里雕梁画栋。

 就连门窗户牖都不许用朱红油漆,也不许用歇山转角,重檐重拱,绘画藻井。

 中庭倒是颇为宽敞。

 庭中摆了石桌石凳,种了石榴和海棠。

 热热闹闹的一桌子人,围坐了一圈。

 齐王赵长翊兴致勃勃地介绍他最近的业绩。

 “悠悠,按你说的,我让人把京城周围数百公里内的好工匠全都找了,随时待命。”

 何悠悠满意道:“干得不错。我明天去一趟,和辛管事一起看看,怎么给这些人分组。”

 他们要孵化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农具改良。

 这个是近期朝廷大力扶持的重点。

 若民间有成功进行改良的案例,会受到官府嘉奖。

 这个嘉奖,要拿到。

 不为那点奖金,而是要那个名声。

 为的是打造品牌的影响力。

 而农具各式各样,按类型分组,精细分工,更有利于提高效率。

 比如,有人专门研究耕整地工具,有人专门研究播种工具,有人专门研究中耕除草工具,还有排水灌溉工具、收获工具、运输工具、晒场工具、储藏工具等等。

 若这么细分下来,算一算,需要的人手着实不少。

 程廷睿在一旁道:“我也去。这些时日,工坊的账都查得差不多了。明天我去和辛管事碰个面,把今后工坊各处的成本开支预算做一做。以后,成本和库存要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

 “婶婶,我也去!”赵文祺跪在石凳上,高举着小手。

 何悠悠没忍住笑:“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爱去工坊呢?不嫌热、不嫌累、不嫌臭,积极性比我都高。”

 赵文祺搓着小手:“嘿嘿,里面好玩,我不怕累。”

 何悠悠突然一愣。

 这孩子的天分……不会在工科吧?

 古代的政府向来是文官政府,文人政治。

 社会地位主导的也是文人和儒士。

 因此,在教育上,从上而下,都偏向于文科教育。

 农业和手工业相关的技术,只有那些走出书斋,愿意接触社会的读书人才能接触到。

 接触最多的,还是民间工匠。

 但是工匠地位又不如读书人,以至于人民并不以做工匠为最优择业方向。

 不过,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孩子将来……怕不是要成为一个技术流大佬吧?

 何悠悠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天才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埋没。

 想到这里,她灵光一闪,脑子浮现出一个主意来。

 “文祺,我让辛管事在工坊里给你做一个小小的工作台,再订制一些缩小尺寸的,适合你使用的工具,让三疯子从基础开始,教你手艺,如何?”

 这是劳动教育,也是兴趣特长班。

 而且还是一对一,小班授课,名师辅导。

 赵文祺直接跳到石桌上,蹦跶起来。

 “哦——我有自己的工具喽——我可以自己做好玩意儿喽——”

 几个大人手忙脚乱地把桌上的茶盏杯碟抢救到手里。

 身为直系长辈的赵长翊,连忙行使话语权:“你这孩子,当心点儿,别摔下来!你咋跟四哥小时候一个熊样儿呢?”

 赵长翊因为生母地位不高,从小谨言慎行,夹着尾巴做皇子,从来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儿。

 老实得就像一只大白天的耗子,轻易不敢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