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页)

 沈旭东这才知道,后世的销售果然没有骗他,这电动叉车这时候还真的已经有了,他还真的得加把劲赶紧搞出来抢市场,不然他们县的机械厂估计还是争不过其他厂,毕竟规模在这里,肯定跟沈央的大厂比不了。

 “你们也用铅酸蓄电池吧?这玩意儿放叉车上还挺合适,而且相对比较成熟,价格低,各个型号的也全,你们要48v,60v,72v的都有。”

 果然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沈旭东原先还在铅酸电池与锂电池上纠结,以及担心如今的电池会不会不符合叉车使用,如今是不用想了。

 既然人沈央的大厂是铅酸的,而且已经应有了有实物生产销售了,那一定有它的道理,他就一个人,跟着抄作业就行。

 “我们也要铅酸的,60v和72v的都给我拿几组,我回去厂里试下,到时候再来下大订单。”

 马同志听他这么说倒是愈发热情起来,“行啊,沈同志你厂在哪?到时候量大我们可以负责送过去,您给我们办事处打电话订也行。”

 整个挑选过程异常顺利,沈旭东没想到原本他最担心的环节竟然如此顺利,下午就可以回去,晚上还能回家吃的晚饭。

 他们最终买了2组60v的电池单价每组120元,以及2组72v的电池160元。

 当然电机也在这办事处直接购买了,而且电机价格高要一千多,他就只采购了一台,

 而且因为没带那么多现金,差点没法买下来,好在这位马同志还是比较相信他们俩的。

 在看了沈旭东奉玉县政府的工作证后,允许他们赊账,回去了后按照指定的账户汇款就行。

 马同志这边办事处的电话也留了一份,之后订购就不用他们在费力跑一趟。

 回奉玉县之前还专门去了趟专利局杭州代办处申请了专利。

 等回到奉玉县后沈旭东之后,每天上班都往机械厂跑,指导关于电动叉车的样车。

 估计整个县政府只有他这么一位干部,整天拿着县里的工资,干着厂里的活。

 电动叉车的样机生产速度挺快,一个星期多些就已经初见雏形。

 将电机以及整个叉车组装好后一调试,叉车还真的成功在车间里跑了起来,陆技术是安耐不住激动,开始手舞足蹈起来。

 沈旭东也没好到哪儿去,整个人一直笑着看向自己设计的叉车,一股巨大成就感在涌入他的心头。

 接下来就是关于具体测试以及生产的零件调整了,到现在其实沈旭东当初跟刘县长答应的事儿已经完成,就看机械厂怎么将这叉车生产出来推广出去。

 刘县长在叉车能跑的当天下午就赶到了机械厂,在一旁默默看着陆技术对于叉车的测试。

 不时的还转头看向沈旭东,满脸笑意的点头。

 整个样车成本大头都在钢材上,接下来才是电机,使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哪怕之后大量采购,一台的成本也要小一千,最后才是电池与人工成本。

 样机大概是5吨的起重能力,成本目前大概在4千左右,这价格可比内燃机的叉车成本低多的多。

 他们厂内燃机的叉车成本就快一万多,售价最便宜也要达到2万。

 有了如今这电动叉车,要是整个机械厂还没什么起色,那真的是要怪袁厂长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