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第2页)

 主要是纸还在造,备份也不够,建的话不着急,慢慢来,还要想办法去和皇帝沟通。

 他们大秦的条件,能读得起书基本都是贵族之后,人总共也就这么点人全民教育是不用想了,一步步来吧。

 不少学说以往都是瞧不上下面人的,可大家复盘儒家的案例,发现主播在说孔丘的时候,还提到他是伟大的教育家。

 好吧,在把教育下移和有教无类上,他也确实是担得起。

 于是复盘过后,不少算是贵族专属学问的学派,也觉得为了不让传承断绝,学生自然是越多越好。

 西汉时候除了黄老、儒家和法家,还苟延残喘的其他学派也是发现了,人家儒家不管怎么样那都收弟子培养学生教个不停,以至于能进到皇帝眼前的学说就那么几个,大头就是儒家。

 骂儒归骂儒,也要看看人家怎么成功。

 于是这个图书馆模式,就被同样想扩充学生的百家门看上了。

 拜师和学习对普通人很难,但是有个学派图书馆,大家想看也可以基础筛选后进来看,只是他们没有后世的技术,顶多是不能人带走。

 这样一来,有兴趣的自然会自己进来,算是自动筛选学生了。

 东汉时期,豪强已经变为豪族,这些豪族手里自然有他们自己的教育方式。

 不过这时候朝廷手里的书同样不少,邓绥也在考虑以医学院为基础,先弄一个医学交流图书馆,再慢慢补充书籍的事。

 而三国时期,教育更是士族和庶族才能享受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