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加辣椒 作品

第477章 快要崩溃的帝国(第2页)

 大量的青壮被抽调进入到军队当中,让整个帝国的经济陷入到了倒退,物价飞升。

 比如,战前一个工人的平均年薪在1156马克左右,足够一个家庭正常的日常开销。

 可是在战争末期,平均年薪虽然从1156上升到了1784马克,可是物资上升的工资很高。

 比如说汉斯帝国百姓日常吃的牛肉,从战前1.59每公斤上升到了2.27每公斤。猪肉从原本的1.62上升到了2.49。

 几乎所有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资,涨幅都在两倍左右。

 或许这么说,大家还没有什么概念,换一个简单的说法,那就是百姓的生活成本几乎都提高了一倍,涨幅200%以上。而工资却只有可怜的50%涨幅。

 这就相当于,百姓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才能养活自己。

 除了这些以外,你以为就结束了?

 不,远远不够。

 除了这些,类似于工业制造,医疗药品等设施物资,也都向战争方向倾斜。

 这就造成很多时候,百姓手里拿着钱,却买不着救命的药品。

 可以说,这四年的战争,带给汉斯帝国的并不是繁荣,荣耀,而是无尽的困难。

 甚至,在一些地区,汉斯帝国的工厂内已经爆发过一些抗议活动,只不过当地处理的很迅速,把这些抗议全部镇压了下去。

 不然的话,很有可能这股抗议的浪潮就有可能波及全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汉斯帝国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在大夏全力支持的发生的。

 如果没有大夏的全力支持,汉斯帝国的处境还要比这艰难。

 这就是为什么,汉斯帝国在战争中一直强调要控制住巴尔干,因为那里有他的生命线。

 同样的,这也是为什么高卢帝国刚刚一接触汉斯帝国,威廉二世就迫不及待的同意和谈。

 因为再打下去,哪怕是巴黎战役赢了,他也没有能力在继续下去了。

 再打下去,即使有大夏的支持,汉斯帝国也有可能出现崩溃的可能。

 在欧洲,工业实力最强的汉斯帝国都是这样的处境了,那么实力弱于汉斯帝国的高卢,约翰帝国其实更不好受。

 可能所有参战国当中,唯二好过的国家,就只有米利坚和大夏了。

 先说米利坚,由于本土没有收到攻击,再加上欧洲那边的订单,让米利坚吃的满嘴流油。

 虽然说后期米利坚也参战了。可是就他派出去的那点军队和战斗力,让他们没有经历过一次像样的大战。虽有伤亡,但是都不大。

 加上大量的订单,让米利坚的经济,在战争时期,反而增长了不少。

 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米利坚依旧保持对米利坚中西部的开发,让米利坚的国民生活水平并没降低。

 大量的农副产品,丰富着百姓的餐桌。

 这一切都让米利坚的高层,普通民众感到满意。

 如果非要说战争中,哪些地方,让米利坚不爽,那可能就是大夏了。

 瓦胡岛的丢失,太平洋舰队的覆灭,丢掉南美唯一的话语权。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夏帝国带给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