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新式步枪(第2页)

 而完全继承加兰德帝国十四年制式步枪,也同样继承了这一点。

 导致大量的士兵,在战场上被夹伤。得到士兵们反馈之后,杨冰带着枪械工程师,昼夜赶工,终于重新修改了弹仓的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空仓之后,弹仓的防尘盖打开,会被另外一个小部件给卡住,即便是重新上弹之后,防尘盖也不会自动锁闭,必须要人为推一下防尘盖才能锁闭。

 虽然说,这样做让整套上弹流程,多了一小步,但是直接杜绝了夹手指这个隐患,可以说非常值。

 林逸亲自试射了几个弹匣,他觉得这把新枪用着很顺手,无论是从握感还是后坐力,都很完美。

 可以说,这是一把成熟且被调教的非常成功的一把枪。

 剩下的,就是给这把枪呈现给赵绪,并定下型号进行生产了。

 林逸觉得,这款新式步枪,至少可以让帝国用上个十多年,至少在打完一战前,帝国不用换枪了。

 随后杨冰又拿过来一挺机枪,摆放在林逸面前。

 杨冰告诉林逸,这是按照他的要求研制,准备用来替换马克沁的机枪。

 现在帝国的重火力方面,主要是由马克沁和zb-26,也就是后世有名的捷克式轻机枪为主。

 这两款枪械,无论是在后世,还是在现在这个时空,都已经经历过战争,并且证明了自己的优越性能。

 但并不是说,这两款枪,他就没有缺点。

 先说马克沁吧,这款枪是水冷式,且不说它的零件繁多,维护起来非常的繁琐,就说它上战场,他得在后面拧着两桶水,用来给他冷却,就问你麻不麻烦。

 而且,由于是水冷式,这就导致整枪的重量,达到了惊人的27公斤。

 这对于士兵们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并且一个常规的马克沁火力班组,需要配备的人员是4到6个人。可以说,那是非常的不划算。

 而轻机枪这边呢,虽然说只需要两个人的组合,甚至在极限的时候,一个人就可以操作。

 但是zb-26的火力持续性并不高,它的原版弹夹只有20发子弹,你敢信?而经过大夏的整改,弄出了30发的弹夹,但是对于情况多变的战场,这点子弹,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火力压制的任务。

 至于说其他的,比如说更换枪管不方便(马克沁),子弹威力过小(zb-26)这些小毛病就先不说了。就单说,这两款枪的子弹口径不一样,就给后勤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所以,林逸告诉杨冰,让他设计出一款新式,且符合帝国国情的机枪。

 而他的要求,就是需要这款新枪,既能充当重机枪用,又能伴随步兵冲锋,充当轻机枪使用。

 林逸给这样的机枪取了一个新名字,叫做通用机枪。

 随后,就是给了杨冰一大堆设计原稿,让杨冰自己去摸索。

 面对林逸这个无礼,且荒唐的要求,杨冰整个人都麻了。

 这玩意还能通用?既要能充当重机枪,又能伴随步兵冲锋?这不是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