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小手 作品

第229章 又一场怪异的战斗(第2页)

 而左手中,青光时刻准备,只要有机会,定会毫不犹豫用出。

 千秋雪也毫不示弱,手中武器虽然比不上凤凰翎,但属性上的契合与默契是易年与凤凰翎比不了的。

 一增一减之间,优势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在靠着自身的速度与战斗经验躲闪着易年的同时,反击的冰剑同样毫不示弱,也是招招往易年的要害招呼。

 随着两人的剑风呼啸,交错的身影在擂台上以极快的速度腾挪间,千秋雪发现漫天的风雪没有对易年造成影响之后,开始慢慢向着自身汇去。

 待到漫天风雪消失之后,台上二人交手动作让更多的人看的更加清晰。

 刚才过千帆和七夏的比试,两个人所用招式一模一样,没有一点的元力外放,如同凡间武者交手之时一样。

 但招式灵活多变,将原本被修行之人看不起的武学招式在元力的加持与运用之下,变得更加具有威胁。

 虽然修行之人大多对凡间武学的招式理解不深,但也能看出七夏和过千帆与普通修行之人的不同。

 两个人都对招式有着深深的了解,使用之间那种浑然天成之势,给人的感觉好像两人不是在战斗比试,而是在展示着武学招式独特的美感。

 如果不是过千帆在战斗中的感悟,那场原本十分漫长的战斗可能还会延长,而招式,自然也就会多出不少。

 而那欣赏,也会持续的增加。

 招式的优美灵动复杂深奥,被两个人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观众对七夏出手之前的无聊等待,变成了结束之前的意犹未尽。

 如果把七夏与过千帆的比试形容成一副优美的画卷,一招一式都在勾勒着画卷内容的美好。

 那现在易年与千秋雪的战斗,两个人的动作,就是谷场上吹起的灰尘落地,毫无章法可言。

 没有任何的技巧,完全靠着自身天赋带来的极致力量与速度比拼。

 而敏捷,反应,都是在下意识中才稍稍体现。

 七夏与过千帆攻向对方要害的时候,体现的是技巧与运用,而易年与千秋雪,体现的则是狂野与无前。

 修行体悟功法会消耗精力与时间,而招式同样,都需要千锤百炼。

 不过人的精力有限,贪多嚼不烂。

 其实这种战斗的方式,大多数的修行之人都体验过, 因为功法会消耗元力与神识。

 但功法的威力强大,招式的作用却很少能有体现,除非元力耗尽。

 可别忘记,修行之人在战斗中也是能恢复的,只要能恢复到功法用出的元力,招式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就比如易年与过千帆,如果两个人交手,过千帆的招数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

 易年只需要方寸乾坤拉开距离,远远几箭,战斗就能结束。

 这就是修行之人不重视武学招数的最大原因。

 极大的付出,却只能换回来一点点,或者根本换不回回报,自然就没有人重视。

 如果战斗的两个人实力相当,长时间的战斗之后,元力与神识的消耗不足够用出功法的时候,出现眼前这种情况很正常。

 不过很少有人会陷入这种战斗之中,因为大多数的功法消耗没有那么大。

 易年的功法消耗大,是因为这些功法的威力太大。

 天道法则,向来如此。

 如果千秋雪碰见的是其余的通明境界中人,那漫天飞舞的雪刺,足够持续到战斗结束。

 而七夏对上的沈宁如果也是通明或者更高的境界,红芒也可能不会断。

 昨天七夏不是只能发出一击,而是只需要一击。

 可易年与千秋雪的比试才开始没多久,功法用的也不多,根本就不算有什么消耗,根本没到那种时候,却莫名的陷入了现在的缠斗之中。

 而两个人的战斗方式给人一种很怪异的感觉。

 那就是感觉上,如果把两人的武器拿掉,他们两个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如同街上的流氓一样,不顾形象的扭打在一起。

 可两个人的脸上看上去明明都毫无愤怒与怨恨神色,也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

 而且有这种感觉的人,不止一个。

 台下圣山的坐席处,安静的七夏看着台上的两人,除了担忧,心里还有一个念头升起。

 等到他结束今天的比试之后,有时间得教教他武学招式了。

 学习研究招式确实会消耗精力,而且用的时候极少,但在这种极少出现的情况下,武学招式比这种原始的战斗方式好用很多。

 可以不用,但是得会,技多不压身。

 如果不用功法,只凭借境界带来的增幅,台下还在感悟的过千帆都有与二人一拼的能力。

 因为台上的两人在七夏与过千帆看来,运剑攻击与躲闪防守的时候,破绽实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