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海城的魏东征 作品

第38章 大昭寺朝圣(第2页)

 还有大昭寺有5座金顶,108个佛殿,统摄苯教、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吐蕃佛教的五大教派和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萨、本尊、祖师、护法诸神像。

 关于大昭寺的来历也有一段传说故事。那是1300多年前,那时候的日光城平原,还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赤尊,试图在这个地方建一座神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明久多古神像,也就是释迦佛祖八岁等身像。

 她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神庙白天建起夜里就会倒塌。正当尼妃苦恼和沮丧时,文成公主经历了千辛万苦,从长安来到了这里。

 赤尊听说文成公主懂得阴阳八卦,善于堪舆地形,于是她就派自己的女仆带着一升金粉,作为礼物。到了文成公主驻地登门求教。文成公主经过堪舆和测算,知道了吐蕃的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卧,日光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脏,卧塘湖是魔女的心血汇成的。

 要是在这个地方填湖建寺可以镇魔。“为了让仰天躺在地上的魔女四肢受到控制,人们在她身体上钉了十二根钉子,用以固定,到现在这十二根钉子就是大昭寺主殿内的十二根柱子,还有用一千只白色山羊,从北郊的果噶拉山驮运土石,把卧塘湖填平,这样才能完成功德”

 现在的大昭寺里,“热阿曲朗祖拉康”这个神庙,就是为了感念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牺牲而设的,庙前有一个山羊的雕像,这个神庙名字的意思就是:“山羊负土幻化的释迦神庙”。

 来到大昭寺的正当入口处前面,这里竖着两块石碑。这就是唐蕃会盟碑,也叫:长庆会盟碑,或叫:甥舅和盟碑。用藏汉两种文字刻成。

 这是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了纪念长庆元年至二年间的唐蓄会盟所建。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碑文中强调了唐文成、进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缔结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历史和功业,表达了汉藏历史悠久的亲密关系,是汉藏历史上一件可贵的文物。

 另一

块就是“劝人种痘碑”,碑上刻有二龙戏珠图案,乾隆年间吐蕃流行天花,导致很多人死亡,驻吐蕃大臣和琳命人在吐蕃北部修房,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患者生还。和琳并劝令**喇嘛和班禅拨口粮作为定例。随后就立了这块“种痘碑”。

 由于迷信,老百姓常常用小石头敲砸这个种痘碑,年深日久,现在的被身早已片体鳞伤了,大多文字都已被损毁,难以辨认了 。在种痘碑后面是一个无字碑,碑上没有任何的文字和符号,相传这个无字碑是为了纪念当时修建大昭寺的工匠们而立的。

 在唐蕃会盟碑的两侧有着名的“唐柳”,也叫公主柳,公主柳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依然是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据说:吐蕃本地的柳树,现在吐蕃各地的所有柳树,都是从文成公主所带树苗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