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2章(第2页)

 宁书一想也行吧,那去住招待所吧。“谢谢医生了。”

 招待所在医院的对面,宁书用介绍信开了招待所之后,就拎着行李回房间了。

 原主的行李不多,就一身换洗的衣服,一个挎包。挎包里放着她的结婚证、军属证、介绍信和一个钱袋子、一本存折。这是把所有家当都带上了。

 宁书先打开存折,里面的钱不

多,竟然有两百块。这五年来,林国栋每个月给她30块,她不上工,工分是花钱买的,再换粮食。一夜暴富,她是穷人翻身把歌唱了,换的基本都是细粮。除了花钱买工分之外,林国栋每个月寄来的肉票她也不留,一个月两斤肉都吃进了自己的肚子里,不过儿子们也沾到了点荤。至于林国栋寄来的奶粉、麦乳精,那可都是她自己偷偷喝的。

 不过,原主存的200块可不是林国栋给的生活费中省下来的,而是原主下乡前,把四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报名下乡的补贴。她这个人是精细利己,自己的钱存了起来,林国栋每个月给的30块钱花的精光,且除了花钱买工分换细粮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是花在自己身上,买衣服、买雪花膏、买零嘴。这是要把前十几年在娘家吃的亏给补回来似的。

 所以,下乡时干瘦的像猴子一样的人,经过这五年,吃的白嫩微胖,看上去一身的福气,就是亲娘见了也认不出。

 除了存折之外,钱袋子里还有20几块钱和一些票。20几块钱是这个月林国栋刚汇来的还没花光的30块钱剩下的,那些票各种各样的不少,但粮票和肉票比较少,也是这个月林国栋刚寄过来的,布票是这一年存下来的,原主这次带来是想在大城市里买好看的衣服,还有肥皂票、工业票等等,工业票很多,毕竟需要工业票买的暖水壶等东西原主都添置了,剩下的工业票原主没派上用处,就存着。

 宁书脑海里灵光一闪,她闲着没事,打算试验一下优团美食App。优团美食App只能上吃的产品,宁书现在弄不到吃的团购数量的产品,但是……可以用工业票去换啊。工业票固然难得,但是对她来说,要用工业票买的东西原主都已经买了,而剩下的工业票不是必须的,工业票不能买肉、不能买大米、不能买油、不能买肉包子……

 而且在这个年代,肉啊、油啊,本来也是定量的,很难买到。可是用工业票换了红薯,红薯在App上卖掉后的钱,是可以在App上买肉、买大米、买油等等的,也就是说,这些工业票换个方式成为App上的钱用处更大。

 所以,宁书马上开始行动了。

 六十年代,红薯土豆玉米多的很,且还是老百姓种的,不打农药的,那可是真正的农产品,很适合做团购。

 有了想法之后,宁书就锁定了目标。

 宁书找的目标是招待所的管理员。管理员是个中年妇女,她过去的时候对方正在嗑瓜子,宁书微笑的走到台前:“婶子好。”

 管理员在她过来的时候已经抬起头了,这个女同志她印象深刻,毕竟像她这样头上缠着一圈白纱布来开房的人让人很有印象,不过招待所开在医院的旁边,像她这样的“病人”也不特别,经常能见到几个。

 “同志你好,有什么事情吗?”管理员微笑的问,看上去笑眯眯的,态度非常的好。

 宁书要说的话已经在大脑里组织了好几遍,这会儿说的也不含糊:“同志你好,我想向您打听一下,有人要换东西吗?我有工业票可以换。”

 管理员对这种换东西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她经常做这种事情。尤其她是招待所管理员,来开房间的客人复杂,那些客人有各种需要的时候,都会来向她打听,一来二去,这种换东西的事情就多了,大家你换我换,而且也是真的换,也不怕出事。

 所以对于宁书的话她也不惊讶,甚至,她也不管宁书说的是什么理由。听到宁书用工业票换,她倒是高兴,工业票的需求大啊。比如买锅、买菜刀、买暖水壶都可以用工业票。“你打算用工业票换什么?”

 宁书:“我想换红薯土豆或者玉米。”

 管理员:“……”她做了十年的管理员,来找她换东西的人多了去了,换的东西不说多稀罕,但肯定也是外面的紧俏货,因为外面买不到,所以才来换的。可还从来没有人换这种粗粮的。她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玉米没有,红薯和土豆可以,你用多少张工业票换?换多少斤?”带着试试看的口吻,管理员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