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2页)

 “刚才说到哪了?”

 “表弟、说到改革开中法。”

 朱轩点点头,继续说道:“洪武老爷子应该把盐务的权利收回手里,把原先的都转盐运司改成大明盐业,由大明盐业监督生产,售卖盐引。”

 “这、不就是改了一个名字,跟以前一样没有什么改变啊?”李景隆疑惑道。

 朱轩笑着继续说道:“确实一样,但执行的内容有改动。”

 “首先、运输粮食到九边的商人,虽然可以获得盐引,但不能抵税,卖出盐引的时候把税一起收了,卖盐的钱除去成本全都收进国库。”

 “商人运输的粮食则是按照市场行情,国库拨款向他们支付。”

 “收支不能混乱。”

 朱元璋眼前一亮,这样操作的话,确实能把盐税收上来,让国库充盈。

 “大孙、这样的话,盐引还是在晋商手中啊,而且、这些溅商得不到足够的好处,他们还会抬高粮价,如果军

中断粮,会引起兵变的。”

 朱元璋神情严肃,他带过兵打过仗,深知大军兵变的严重性。

 如果当初能筹集到粮草,他也不会舍弃那部分盐税,让晋商发财了。

 朱轩嘴角上扬:“抬价?怎么可能给他们抬价的机会。”

 “若是我没猜错的话,如今的晋商为了省下运输粮食的费用,已经在九边囤地雇佣佃农种植粮食了。”

 “商人囤地可不是什么好事,他们这是在兼并土地,到时候兼并土地势头会漫延全国,百姓又会回到蒙元的时候那样,没有田地耕种。”

 “所以、必须把土地收回来,然后让百姓继续耕种。”

 “再说盐引,也不是谁都给,每个府挑选几家商户做代理商,他们下放到县,层层代理。”

 “并且按照运输成本定好各地的盐价,留给他们足够的利润,谁要是敢乱提价,不仅要取消他们销售盐的资格,还要抄家。”

 “这些获得盐引的州府商户(大代理商),都要负责九边粮草的问题,而且三年一换,不能让他们长期持有售卖盐的资格。”

 “到时候全国各地的盐商都是竞争对手,会从全国各地运输粮食到九边,也会想办法鼓励九边的百姓种植粮食,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

 “当然、大明盐业要负责好监察职责,从大明盐业单独成立一个部门,不仅要监察盐商盐价和盐产地,还要监察大明盐业内部有没有官商沟结。”

 朱轩说的,其实就是后世的企业纪检委。

 “哈哈……大孙说的好,如此运作的话,朝廷能收到盐税,让国库充盈起来,也不用担心有盐商一家独大,抬高粮价盐价的问题,还想到了提防官商沟结。”朱元璋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可不止如此。”朱轩说道:“你忘了九边的土地了吗?到时候九边的百姓复耕率绝对会很高,人口也会发展起来。”

 这次还不等朱元璋开口,李景隆就抢先说道:“妙啊!实在是妙,如此这般,若是遇到战事,九边立马就能招募兵卒,简直就是一道强悍的防线。”

 “而且、等九边粮产足够,即便没有那些盐商运输粮食都没关系。”

 朱元璋越看朱轩越看喜欢,不愧是自己的大孙,老朱家的种都是人中龙凤。

 “大孙、制盐的方法和这些道理,是谁教给你的?”朱元璋目光锐利的看着朱轩。

 朱轩才八岁大啊,而且以前都在自己跟前,朱元璋虽然知道自己大孙聪明,但也不可能这么聪明,背后肯定有高人。

 朱元璋主要是担心背后之人会利用朱轩,会对朱轩不利。

 他已经失去过大孙一次,他不想再一次失去大孙。

 呃!

 朱轩整个人都麻了,自己表现的好像太突出了一些,完全忘记自己今年才八岁多,毛都还没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