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封臣 作品

第167章 紫燕敬酒含情脉脉

第一六七回 紫燕敬酒含情脉脉

 太原侯李渊是个明白人,更是个聪明人。他一看,现在大局已定,太子杨广够呛能推倒了。一旦人家当了皇上,我还跟人家对着干,到那个时候,哪有我的好果子吃啊?干脆,为了明哲保身,我得改变策略。

 李渊年岁也大了,阅历也丰富了,年轻时的火爆脾气也消了。所以,李渊,改变策略了,主动向杨广示好了。逢年过节,必有一份人情。同时,李渊也走宇文化及、越王杨素的门子,要不越王杨素过生日,李渊能特意把自己门婿柴绍派来给他送贺礼呀?这也是走门子呀。让杨素、宇文化及在杨广面前为自己多多美言呢?

 宇文化及、杨素拿了李渊的银子,觉得现在不必扳倒这位李渊。于是,确实在杨广面前给李渊说了不少好话。

 杨广现在一看李渊也服软了,能治一服,不治一死,我们毕竟还是表兄弟。在我冲击皇位的关键时刻,我暂时先不动你李渊,等以后这笔账咱们迟早得算!

 所以,李渊暂时没危险了。这就属于把敌人阵营的人给同化过来了。

 张景柱过去一直跟武建章、原太子杨勇走的比较近。那么现在杨广派人去拉拢张景柱,张景柱却采用了一个中立的策略,我谁也不帮,我谁也不靠。结果,作为中间派是根本行不通的。

 杨广一看,你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是证明你的内心还向着太子杨勇。既然如此,我何必留你在朝堂当中呢?你又不是一个什么重要之臣。得了!杨广就趁着自己父亲病重,让宇文化及、杨素找这张景柱的麻烦。

 现在张景柱已然不是过去的吏部侍郎了,已然被官降三级了,是一般的小官了。再找你个茬,那还不一找一个准儿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所以,一个月前就给张景柱找了一个渎职之罪——你玩忽职守,你这工作没做好!念在之前你对朝廷有功,这一次不做其他处罚了,只把你的官职一撸到底,贬为庶民!张景柱没官职,成白丁了。

 哎呀,通过这一次,张景柱彻底地对大隋朝廷失望了,太黑暗了!这完全是政治斗争啊,哪有一个为国家考虑的,为百姓考虑考虑的?就这么一个朝廷,哼!我保他作甚!把我贬为庶民了?哎,正好我正不愿干呢!这一下子,无官一身轻啊。我可算谁也不靠了,谁也不保了。我回家养老去吧。我已然年近六旬了,何必还在朝廷当中争名夺利呢啊?回家养老去!

 张景柱心里想着养老,就跟家人商量。张景柱家里也没有太多家人。老伴儿死了,一直也没有续弦,张景柱也不想再续了。有一对儿女,儿子那是御前侍卫张金称,女儿就是这位张紫燕。所以,老头就把自己有心告老还乡的意愿给一对儿女说了,说:“我征求征求你们的意见?”

 那张紫燕是双手赞成,说父亲:“您这么做就对了!对了啊!这朝廷的官做不得呀!就这些年你这个官做下来。女儿眼见着爹爹你这白发越来越多了,天天回到家里是唉声叹气。你不经常说吗?做大隋朝的官,那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呢。既然如此,咱又不缺这个俸禄,咱家里又有庄园,咱老张家也是大家族,有的是地,有的是庄园,咱何必当这官儿啊?不如回家当一个富足的田家翁,更加逍遥自在!”张紫燕双手赞成。

 老头儿又问儿子张金称:“你意下如何呢?”

 张金称有点儿不同意见,怎么呢?您别忘了,张金称那正在事业上升期呀。年轻小伙子已然坐到了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再往前走,前途无量。另外,张金称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心里向着原太子杨勇。他为什么向着杨勇呢?因为他的老师非是别人,就是太师武建章。他从小是跟太师武建章的儿子武云召一起长大的,一起学的艺。不然的话,他怎么能够在这么年轻的岁数就能够当上杨坚的贴身护卫呢?那是伍云召保的。跟自己恩师一样,张金称对现任的太子杨广掐半拉眼角看不上。认为这个就是外君子内小人之徒!要是他当了九五之尊,天下黎民百姓可要遭殃了,这是个好大喜功之人呢,哪有半点原来的太子杨勇那么仁慈啊?所以,他跟他的老师一样,都向着杨勇,都在暗地努力,想方设法把原太子杨勇再给请回来,再入主东宫。所以,张金称正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那这个时候,父亲说他要告老还乡,看这意思,还有心让自己也跟着一起回去,那张金称能干吗?张金称说:“父亲,您先别灰心,先别对朝廷丧失信心。有朝一日,等我们把原太子杨勇再请回东宫,等杨勇再掌了权,到那个时候,天下不还是咱们的天下吗?太子杨勇一定会再还天下一个清明啊。到那个时候,还得请爹爹您再次掌权做官呢,您还得为新朝服务,还得造福百姓呢。您现在着什么急啊?您的年岁年富力强啊,五十多岁不到六十,那正是体力经验都充足的时候啊,您还得接着干呢!”

 “嗨!”张景柱一听,“金称啊,我接着干什么呀?我现在都已然被人家一撸到底贬为庶民了。”

 “您别着急,您在京城先住着,先别走,静观其变。有可能朝局就会在近期发生改变。等朝局明朗了,您再做决定,不行吗?再者说了,我是皇上贴身侍卫,皇上现在病重,我一时一刻也不能够离开他呀。这要不是您说有要事要见我,我都不可能离开皇上啊,我得守着他。所以我现在是没办法护送你们返回老家。另外现在七月酷暑,您现在往老家走,这一路之上得受多大罪呀?所以,依儿子我的意见,您先别走,先在京城住着。一来,静观其变,看看朝局。真的要走,您等入了秋,秋风一起,那多爽快呀?一边走一边当旅游了,走到家里头,不招病不招灾,那多好啊?到那个时候,有可能我也清闲了,不行,我就把您和我妹妹一同保回老家不就完了吗?您现在干嘛走啊?”

 “呃……”张景柱一琢磨,儿子所言有道理,是啊,现在这么热,这一路上肯定受罪呀。“行了,既然如此,咱们过这一两个月再说吧,把夏天过去。总而言之,我去意已决,甭管谁掌朝廷,我是一定要走了!”

 那么住哪呢?说:“原来的府邸呢?”那是公家的,你现在不做官了,那就不能住公家的房产了。之前张景柱也没有在长安城购买房产。所以,只得住进了张家老店。为什么住张家老店?因为开店的这掌柜的是张景住的族弟。另外张家老店也有张景柱的一定的股份,说白了是人家老张家在京城的一个产业。所以,张景柱就带着一家人住到了张家老店。在这里专门包了一个跨院就住进去了。

 为什么后来琼花公主跟太原侯李渊定下要让柴绍在张家老店住呢?就是因为张景柱一家住在了张家老店。琼花公主跟张紫燕情同姐妹,有了一次幽州之行,两人关系特别好,琼花公主有事没事,还老来张家老店。所以,看到李渊给自己写的信,说要派门婿柴绍来接李世民。那得了,干脆,让柴绍就住在张家老店吧。公主出钱把这张家老店就给包了。其实,公主出这个钱也是看着张景柱、看着张紫燕的面子,也是琼花公主变相地周济一下老张家。

 那么张景柱也好,张紫燕也好,跟柴绍柴嗣昌早就熟悉了,因为去过并州啊。尤其张紫燕在那住了好几个月呢。所以,跟柴绍很熟悉。柴绍住在这里,彼此也很方便。所以,柴绍一住下,掌柜的就告诉张景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