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无奈的决定

第四百九十一章:无奈的决定

 朱棡打了詹事府官员被太子严厉警告不准传出去,但私底下,詹事府官员都有所不满。

 “刘公,这晋王太无法无天了!”

 “詹事府乃是太子的属官,晋王这么做,将太子置于何地?”

 “久闻太子与晋王之间兄友弟恭,但晋王如此行事,岂不是让太子难堪?官员失了心,这詹事府……。”

 刘三吾放下手里的奏本,厉言道:“聒噪!”

 众人顿时噤若寒蝉。

 刘三吾厉声道:“少去议论这些事,做好尔等该做的!”

 说完,刘三吾继续坐在书案前看奏本。

 众人虽不说,心里还是惦记着怎么让晋王跟太子生起嫌隙。

 是该警示一下太子了!

 刘三吾的手里还是那些官员上奏的奏本。其中大多数都是各地圣人学子抗议的事情,这些事别看闹得不大,但影响可极为深远。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官员入仕!

 刘三吾目光还是久远,奏本他不打算拦下来,这些事迟早是要摆在官面上去处理的,但也足够皇帝头疼的了。

 说不定,到时候还要将孔府上下给迎回来。

 孔圣在学子们心里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正所谓‘尊师重道’,师恩如山之下,学子们难免升起逆反心理,最直观的感受,就要看今年的荐举士人数量了!

 大明缺官,若是再没有士子入仕,那朝廷工作无人做,届时再好的政策,也是空谈!

 这就是士子学子千百年都受到重用的原因。

 再好的改革,再好的政策,说到底也要底层人员去布政。

 上边人动动嘴皮子,事儿是办不成的。

 言简意赅,就是官员们为了报复,要让学子们罢工!

 ……

 这边的文官心思诡异,暗中布置各地学子出言抗议。

 朱棡则是忙着如何处置高丽和倭国的事情。

 这件事比较急,就连纸钞之政也要先放一放。

 李景隆被朱棡一张令牌给调来当‘三陪’,带着倭国使者上山到处游玩,夜夜笙歌,这倭国的蠢猪也是个贪色迷财之人,几天下来可谓是丑态尽露。

 李景隆看在眼里,表面却还是笑眯眯的带着他到处寻欢作乐。

 “李兄弟!你滴,大大滴仗义!”

 “你就是我们国家,永远滴好朋友!”

 山上醉醺醺的和李景隆勾肩搭背,不断夸赞李景隆的阔气跟大方,这几天下来那可是银子花的跟流水,秦淮河上的画舫三十两银子一晚,加上点四五个名伶,七八个舞女,更是百两以上,再加美酒以及作乐,更是吓人。

 “山上君喜欢就好。”

 李景隆淡笑道。

 “喜欢!大大的喜欢!”

 山上吐着舌头大笑道。

 这时候,李景隆淡笑道:“山上君不问问在下为什么这么大方?”

 山上听出了李景隆话里的意思,眼珠子一转,随后贼兮兮的道:“早就听闻阁下跟那位晋王关系很好,我山上自然也不是傻子,阁下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李景隆摇头:“我与晋王关系平平,要说关系,应当是恨意居多!”

 “哦?”

 山上傻眼了。

 但心里却还是一万个不信。

 李景隆挑眉:“你不信?”

 “不信!”山上摇头。

 李景隆缓缓道:“晋王带我上战场,让李某几次深陷必死之局,若不是李某机敏,早就沦为敌人的刀下亡魂!你说,我跟他关系能好?”

 这话……。

 山上有些迟疑,喝了点酒脑子转得慢,但这个道理到也说得过去。

 “既然你与他关系不好,他为什么要你陪我?”

 “你于你国君王有所恨意,你会表现出来?还是说,你会处处与之刁难?”李景隆哼了一声:“他是大明的王爷,我又岂敢忤逆?”

 “那……,你想要什么?”山上问道。

 李景隆沉吟道:“晋王召我,要我陪护好你们,为的就是让你们无暇顾及倭国求书一事。”

 山上顿时惊愕住,随后看面前满桌的酒菜,顿时大惊失色,大喊一声‘八嘎!’随后豁然起身,咬牙道:“可恶!简直可恶!”

 后知后觉的山上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快七八天没有去过问求书的事情了。

 大明朝廷那边也跟哑巴一样,只字不提此事。

 “该怎么办?”山上满心的惊慌。

 李景隆此事却是微微一笑,道:“山上君不要急,我可以给你们一个办法。”

 山上大喜:“什么办法?”

 李景隆轻声道:“晋王旗下有一座民风医院,里面收录了天下医书!并且那里没有卫兵把守,只要潜入,一样可以拿到医书!”

 “当真?”山上呼吸一下急促起来。

 李景隆点头轻笑:“当然了!”

 “好!好极了!”

 山上猛点头,心里瞬间就有了方向跟主意。

 “李兄弟告诉在下这些……。”山上不解为什么李景隆要这么帮他。

 李景隆咬牙道:“让他付出点代价,也好偿还我这几次的生死大劫!”

 ……

 永华公主将晋王的主意说给了高丽随行的使臣们听。

 客栈里的使臣们陡然沉默。

 “这……这……这绝对不行!”

 “是啊,将富山交给大明,这……这不是朝我们心窝子里扎了一刀吗?”

 在场的大臣都是国君那一派的,也就是王颛的心腹,此行跟着永华前来,就是为了助她说服大明皇帝。

 但显然,这些人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那一日朱元璋所表现的态度,让京城官员都不敢接触这些高丽使者。

 高丽御史台台鉴,也是随行副使的庆千兴沉稳一些,迟疑一阵之后开口问道:“大明还是不愿意赐给我朝火器?”

 永华端坐在正席,开口道:“即便是赐于火器,难道我朝还有兵马可御?”

 “这……。”

 大臣们都哑火了。

 现在满朝的除了镇守平壤的禁军,其余兵马皆受他人所掌控,加上倭国海盗肆虐,朝廷根本无力阻止。

 这也就是为什么高丽屡次下令清剿海盗,却又屡次没有动静的原因。

 李成桂不愿意剿灭海盗,那这海盗就一辈子灭不了!

 这就是,养寇自重。

 “可大明想要占据富山……。”

 永华叹息道:“是租用一百年,驻军三千以护卫港口,并且为与我国打通贸易往来,两国可频繁交换物品,矿产,并且还会将冶铁、酿酒、水泥等制作方法传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