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捅刀子、你们脑子有问题?(第2页)

 “朝议!”

 司礼监太监高呼一声。

 百官齐刷刷的躬身相迎,高呼龙体圣安。

 “咱安!都平身吧。”

 朱元璋坐在殿门口正中间摆放的软榻上,一手扶着扶手摆了摆手。

 “谢圣恩!”

 百官直起腰背,随后便等待着必要的礼数程序。

 大太监站在朱元璋身侧,高喊道:“使者觐见!”

 很快,来自于大明周边国度的使者也从下面走上来,这些使者基本都是常驻于鸿鹄寺的,每个月的大朝会都会跟着百官一起上朝,一般来说,也只有每个月的今天,他们有机会向大明的皇帝陛下参拜,并且说出自己国家国君的吩咐。

 “高丽使臣,见过大明长生帝……。”

 “哈密使者,拜见大明长生帝……。”

 “暹罗……。”

 “琉球……。”

 “占城……。”

 “安南……。”

 “爪哇……。”

 “渤尼……。”

 来此参拜并且有资格上朝会的,基本都是大明周边的不征之国,大致是十五个不征之国。所谓不征之国,就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初期的时候,为了确保边境安定,为了安抚人心所创造的一种说法。

 也就是已经建交且保持友好往来的国家。

 其中,以高丽、大小琉球、爪哇、真腊等国家关系最为友好,每年基本都是朝贡不断。

 朱元璋吩咐平身之后,使者这才入列。

 而这边,刚开局,高丽前来的永华公主便先行上奏。

 而上奏的事情也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请大明赐予我国优质的兵器和火器,祝我们抵御海盗的袭击!”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有些意外。

 朱元璋凝眉问道:“海盗?高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为何会受到海盗侵扰?”

 永华公主微微咬唇,十分委屈的道:“回长生帝陛下,在高丽,很多百姓都是沿海居住,靠水吃水,但这两年,倭国的海盗日益猖獗,多次袭扰我们国家的百姓,已经杀了上千百姓!”

 “父王十分忧心,因为我们的国家缺少火器,更没有船只抵御海盗,所以万不得已只能向大明求援!还请大明看在高丽臣民的一片诚心之下,赠与我们兵器,保护我们国家的臣民!”

 百官们都沉默了下来。

 虽然这个公主说话有些把人架在火上烤,但这确实是大明该做的。

 因为在不征之国的合约之中写的很清楚,下属藩国只要受到大的灾难跟变故,大明是有义务伸手援助的!

 这个条件听起来似乎对于藩属国没有什么好处。

 但有一条,他们根本不需要考虑就会答应。

 大明所支持的藩属国,是以签订协议的国君为血脉正统的藩属国,一切外人以篡权夺位的方式成为国君,不征之国的协议就会废除。

 大明也会派军,重新将协议签订者的子嗣扶持为该国的君主。

 这个条件,他们不会不答应!

 历史上,朱棣就曾因为安南有人篡权独立,而派兵攻打,并且举兵八十万!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攻打,不到一年就彻底将安南给打了下来。

 所以这个条件,周边国家的国君没有不动心的。

 就算是自己操作不慎覆灭了,背后还有老大哥支持重开。

 光是这个条件,他们几乎可以忽视前面的那些协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现在,这高丽公主显然就是将大明给架了起来!

 朱元璋也有些抹不开面子,微微沉吟了一会,转头看向了胡惟庸。

 中书省宰相自然读懂了皇帝眼神里的意思,站出来问道:“永华公主。”

 永华点了点头,微微行礼。

 胡惟庸眼神里有些迟疑的问道:“高丽作为下属国,遇到灾难我大明作为宗主国确实不能置之不顾,但海盗袭扰,这些海盗从何而来?能够杀害千人百姓,难道贵国没有守军?”

 永华公主脸色有些惭愧的道:“丞相大人,这些海盗的由来来历不明,但说的都是倭国的话,而且看穿着打扮,几乎都是倭国的浪人!”

 永华抬起明亮的眸子,模样十分可怜的道:“他们武艺高强,且持有兵器,并且船只速度很快,往往是夜袭陈镇,在得手之后掠夺财物快速离去!”

 “我国的守军驻守在城中,但他们专挑没有守军的村落下手,所以……。”

 高丽没有明确的禁海令,渔民居住在海边不远的地方,毕竟是个三面环海的国家,如此丰富的海洋资源利用自然不会太少。

 倭国?

 胡惟庸脸色一变。

 这时候,倭国的使者走了出来,十分不满的道:“启禀大明陛下,这绝对不是我们国家的人!”

 这话之中透露着强烈的不满。

 朱元璋挑眉,道:“你们国家每年驱逐那么多的武人,难道只是驱逐了他们,他们就不是你们国家的人了?”

 朱标此时也站了出来:“去年,一伙浪人在我大明沿海屠杀了一个二百人的村庄!此等血仇,不可不报!”

 朱标话音刚落地。

 淮西人那边顿时炸开锅。

 冯胜狞笑着,眼中满是杀气腾腾的道:“奶奶的,让我逮到这些人,老子给他们抽筋扒皮!”

 对于淮西人来说,朱标就是未来的希望,就是家族昌盛的密码。

 护好朱标,就是护好了将来的铁饭碗。

 所以,朱标的命令,他们是无条件且无异议的落实。

 “咱看啊,也别等以后了,现在就把这帮倭寇抓住,那他们的血肉来祭旗!”

 那肥胖的倭国使者吓得脸色煞白。

 忙求助一样的看向朱元璋,道:“大明皇帝陛下,我国与你们乃是友邦,我们国君也很仰慕大明的文化,特意让我向大明求取一些医书跟书籍!”

 朱元璋眉头舒展了一些。

 “你们要书作甚?”

 “自然是……是为了瞻仰大明的文化,让我们的大臣也学着大明一样!大明强盛,是……值得我们国家学习的!”

 文官那边顿时喜笑颜开。

 李敏抚须,昂头道:“没想到区区弹丸之地倒也明白我大明天朝的强盛!”

 “我大明文化传承数千年,你们这些小国怎会明白其中深意!”

 朱棡站在一旁。

 听着文官的话,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这些文官。

 在众文官沾沾自喜,在倭国使者面色渐缓,在永华公主面色难堪之下。

 朱棡有些诧异的开口问道:

 “你们脑子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