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纸钞的出世

第三百九十六章:纸钞的出世

 太平门外,一座新建的建筑正在动土。

 朝廷为了平息百姓之间对于浮屠营遭遇的不满,也为了让百姓们积极响应朝着征兵的号召,划拨了四千贯重新修建烈武祠,并且从石灰山上运下来一块高一丈七,宽六尺,厚三尺的石料用以镌刻碑文。

 碑文之上,记载了浮屠营的创始过程以及经历的战事,在碑文的正后方篆刻的则是浮屠营已经阵亡烈士的名单。

 朝廷对于烈士丰厚的抚恤以及百姓自身的爱戴,一时间引得不少少年儿郎心潮澎湃的参军入伍。想要如楚力那般建功立业,封侯拜相。

 祠堂还未建造完毕,但是在围起来的木板墙后则是放着一尊石鼎。

 石鼎之中插有许多老百姓自发前来上的香,香火十分鼎盛。

 由于祠堂门口正对着太平门一侧,凡是入城,百姓也都会将目光投向此处,此来缅怀那些在漠北战死的英勇将士们。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付出,如今大明北境往前推进三百里,而那些远居于漠北的牧民也纷纷南下,接受大明朝廷的管制。未来的岁月,他们将接受来自于汉人的统治和调配!

 一想到施压于汉人几百年的蒙古人,如今成为了汉人脚下的臣子,中原百姓无不挺胸抬头!这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当朝皇帝的统治!

 洪武天帝!

 一统天下!

 京师之中多了许多异族人的面孔,起初百姓们还有些不适应,但随着漠北漠南开放之后,更多来自于北边的商人以及商队南下,带来了更多的牛羊,更多的中草药以及宝石。

 京师之地繁荣昌盛,也意味着经济将会腾飞。

 有个难题出现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钱币的兑换!

 北人之中也有许多使用铜钱的人,但他们的铜钱含铜量少,其他金属较多。这也就导致了百姓们并不认可这种前朝铸造的铜钱。铜才是百姓们眼里的钱。

 百姓们只喜欢收洪武朝铸造的铜币,因为这种铜币含铜量高。若单单只是这样还好,但商会行商一般多用于交换银两或者金锭。那么铜钱兑换银两和金子的比例,就让一些商队有些头疼。

 他们要一枚枚去鉴定铜币的年代。要知道几百贯的交易就是几万枚铜币上千贯,那是十几万枚铜币,这要鉴定到猴年马月去?

 谁都不愿意吃亏。

 商人更是如此。

 一时间京城之中因为钱币兑换扯皮的事情数不胜数。

 后来更是因为此事导致商队之间的互殴,影响十分恶劣。于是朱元璋在朝堂之上提出了纸钞的概念。

 并且以大同府的商票作为例子。

 在皇帝近乎一言堂的指示下,制作纸钞,设立印钞局的事,交给了朱标。

 此时的朱元璋还没有明白纸钞运行的核心,他从大同府带了制作商票的人员,以朱棡现成的技术来制作纸钞。

 这样制作出来的纸钞确实外观美丽,并且经久耐用。尤其是朱棡所做的朱元璋头像雕版,更是精美绝伦,当世技术难以仿制。

 但朱元璋‘完全’忘了准备金的事儿。

 交给朱标的任务之中,第一批就是要制作一百万贯面额为一贯的纸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