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小农的窃喜(第2页)

 老农双手抚着,啧啧道:“我张大脚活了四十七年,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粮食!本想着趁着现在粮食价格高,把面跟麦子都卖了,不过官府说了,这红薯不能一直吃,得跟面搭配着。”

 “所以今年卖了三十石红薯,还卖了十石莜面,麦子全卖了,毕竟价格好,行情好。”

 看着老农脸上洋溢的色彩,朱元璋一时间也为之高兴起来。

 乐呵道:“那你觉得,现在这大同怎么样?”

 说着,朱元璋指了指下面正在举行的展销会。

 “好啊!怎么不好!”老农又来了劲头,朝着朱元璋靠拢,这个动作让后面的锦衣卫眼睛都要爆出来了。

 可千万千万别出事!

 “咋个好法?”朱元璋微眯眸子,忙问道。

 “嘿!咱们这大同现在那是大明北部的枢纽,人家布政使大人都说了,咱们大同本地人,只要家里人有在工厂务工的,薪水多三成!为此啊,不少太原那边的姑娘,都想嫁给咱大同的爷们,想入咱们这的户籍。”

 “而且这大同钢厂出产的农具,那可是极品!不管是这镰刀,还是锄头,都是好东西。去年咱还是用的木锹种的地,一家七口人在地里忙活了七八天。今年光是四个人,三天就把地给种完了。”

 老农拍着手,喜滋滋的转头看着城外,道:“明年小儿子该成亲了,这彩礼,新房咱老汉也给布置好了。就等着儿媳妇过门啦。”

 “大儿子家今年添了丁,明年得两口子都去厂里上班,听说这布政使大人还要开设蒙学,咱老汉也打算把孙子都送去开个蒙,别跟我这老丘八一样,大字不识一个。”

 朱元璋有些愣神。

 他看到了什么?

 幸福……!

 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朱元璋欲要开口,却发现自己有些思绪混乱。

 但下一秒,一种幸福感,喜悦感便油然而生。

 尤其是老农那句:“好啊……!这小娃娃们有福气,生在洪武老爷的膝下,太平盛世。”

 朱元璋陡然握紧了自己的手。

 太平盛世!

 这时候,朴不成也回来了。

 他去大同府衙门的仓库找到了劝农书的模板。

 在场众人心思各异,李敏唐松如被抽去了魂魄一般,呆滞无神。

 冯胜和郭英则是面面相觑,心里想着,这次回去就把后院开垦一亩地,别管种不种,反正里面栽满水稻。至少下次,自己不会这么尴尬。

 劝农书悄无声息的落到朱元璋手里,朱元璋拿起来再次翻看。

 这一次,是越看脸越黑,越看手背的青筋越跳。

 这就是读书人奉为神作的劝农书?

 这就是朝廷大力推广的劝农书!

 废纸?

 不,这不是废纸。

 这特娘的就是一张擦屁股的草纸!简直是……。

 老朱气的词穷了……!

 ps:写到这,我有些感慨,这本书被网站和编辑pass了,写到这里其实已经没人看,但我内心一直很想很想些接下来的故事,所以我还是在坚持,赚钱已经是其次了,仅凭的是一股气。也喜欢大家珍惜这段剧情吧,后面还有个大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