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商贸体量,异变突生(第2页)

 朱棡要建立这个互市地点,以朝廷的名义掌控贸易,也是为了禁止违禁品的交易。

 这等于是给合法的商人们安全的赚钱环境,虽然钱少了点,但也比老老实实在内地经商赚得多!

 城区规划是预计先建造一座六尺高、两尺厚的水泥墙,在墙外围布置地雷,只预留八条通道,每条通道上设立哨点,驻扎三百人的军队。

 其次还有城内守备军,一刻钟一班在城内巡逻。

 城中建造交易场、府衙、兵房、旅馆等等……。

 并且朱棡还划分了三期工程,预计一年半完工,以城墙,道路,建筑依次延伸。

 水泥的妙用在此时此刻就体现出来了,草原上没什么石料,若是采用石头建城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若是用水泥,一切都会变得合理起来。

 詹微还不相信有东西可以在草原上建城,一直冷眼旁观。

 晋王实在是过于想当然了。

 草原建坚城,何其困难?

 更别说一年半的时间就想要建造一座可以管得住元人的城墙!且看这位晋王将手里的七十万贯挥霍完之后,会面临怎么样的窘境吧!

 ……

 商业的事情解决,下一个就该轮到货币了。

 明朝的货币杂而乱,尤其是明初时分。

 元人的铜币在用,大明的铜币也在用!一般来说铜币都是铜加合金,铜的比例不会超过七成,超过七成都是良心钱。

 元末时期群雄并起,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全国各地诸侯都炼铜铸币,张士诚焚毁佛像,铸天佑通宝。

 徐寿辉铸天启、天定通宝,陈友谅后来杀徐寿辉,又熔炼铜钱铸大义通宝。

 可以说明初期的钱财杂乱不堪!虽然主流还是朱元璋建国后铸造的大中通宝,但其他的钱也在流通,并不禁止。

 朱棡想要以商业的由头,发行一种纸质的债券。

 但是也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比如贸易体量,兑换汇率,或者是印刷机器等等……。

 四月初,徐达来了信件,说山西等地的红薯都已经陆陆续续开始耕种,而漠南这边也开始热火朝天的进行各种建设。

 孙博文那边的道路已经铺设完毕,耗时半年,花费了七万多贯,动用劳工一千余人,总算是铺设完毕。

 水泥厂、钢厂开始全面运作,源源不断的钢筋水泥朝着集宁运来!每天在官道都可以看到一车车的货物排成长龙行驶在路上,而这些马车基本上都是罗河,王添的车队。

 朱棡本来忙得不可开交,但一条消息还是让他有些头皮发麻。

 “怎么回事!?”

 朱棡走进军帐,见到军帐内的情景,脸色发狂的怒吼道。

 跟着朱棡的张玉,铁铉等人也紧随着进来。

 军帐内,摆放着三个担架,担架上已经盖了白布。

 而在一旁,朱棣面色惨白,紧咬牙关,旁边一个军医正在给他包扎。

 一声怒吼,瞬间让军帐内的气氛冰冷至极!

 晋王,发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