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泡 作品

第826章 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第2页)

  太后脸色大变:“这,这是?”

  玉真公主一脸无辜,惊喜道:“真不是我诵读的。这貌似是···杜预又作了一篇?”

  李泌脸色转阴,阴沉道:“母后,这杜预在搞事情啊?他之前上【出师表】,逼的皇兄不得不承认他主帅之位,允许他征伐洛阳,收复旧都,如今母后不许他再出兵北伐,他又故技重施,作【后出师表】,蛊惑天下,来堵住母后的嘴?”

  太后瞠目结舌,站起来气得凤体颤抖。

  还有这种操作?

  她当太后这么多年,从没体会过杜预嘴强王者的厉害。

  但杜预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尖锐非常,在情在理,让太后无法回答。

  你说不允许我出兵北伐,那好。臣有几个不明白的问题,要请教太后。

  第一,论主君,皇帝太后不如当年的太宗皇帝,论臣子,我也不如房杜之才,你说守住就是胜利,试问怎么守?

  第二,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在河北,就是因为朝廷昏庸无能,没有决断,明知道养痈贻患,还是议而不决、久拖不决,使得安史叛军一步步坐大,养虎为患,反噬大唐。现在河北唾手可得,太后又拖来拖去,如何能行?

  这两个尖锐问题,回荡在大唐空中,引发全国百姓热议。

  “什么?杜解元又写出师表了?”

  “貌似是太后又下令,停止进军,不让杜解元收复失地。”

  “朝廷这是作死啊?明明我军连战连胜,士气旺盛,正该一鼓作气,收复全部失地,如何能停止北伐、功败垂成?”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啊。北伐乃是我大唐收复国土的全部希望。”

  “皇帝失心疯了,太后妇人之见,大唐没救了。”

  “若我等不下手收复,只怕河北就要被蒙元、大汉、东齐瓜分占据。河北三镇,数百年乃我大唐核心国土,土地肥沃、物产富庶,落入敌人之手,我大唐亡国无日矣。”

  大唐各州、各地,街头巷尾,士农工商都在热议,情绪激动。

  很多读书人,年轻气盛,走上街头,彼此串联,大声抗议起来。

  “朝廷为何要停止北伐?”

  “为何不相信杜解元?”

  “我看,是朝廷自己打小九九,唯恐杜解元功高震主,生怕驾驭不住啊?”

  “前些日子,洛阳激战正酣,皇上还派出贾玉做监军,那乌龟王八蛋想要掣肘杜预,却被杜解元拒绝。”

  “贾玉,甲鱼,可不就是乌龟王八蛋吗?哈哈!”

  “朝廷昏聩,乱政频出。此乃亡国之兆也!”

  金陵城内,街头巷尾,也涌出大批民众,抗议朝廷昏政,大骂太后昏聩。

  连皇宫之中,都听得清清楚楚,太后气得发抖:“巧舌如簧,三寸不烂之舌,搅乱天下无敌手。”

  李泌阴冷道:“巧言令色,一张乱德之口,霍乱十国之人心。”

  武媚娘在一旁偷笑:“你们娘俩,在这对对子呢?”

  杜预连珠炮般,空中连番质问:“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这是拿大汉举例,说曹操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何况臣下才能低下,如今朝廷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太后如遭雷噬,连连后退,脚步踉跄,脸色铁青。

  她知道,杜预这是要将朝廷小算计,公之于众,大白天下,让她在天下人心中名声大坠。

  可杜预说的入情入理啊。

  如今天下,大争之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奸雄之如曹操,用兵如神,也数次险死还生,才建立了方今大汉基业。

  如今河北三镇,已然是无主之地,正待朝廷王师收复,朝廷却限于内部争斗考虑,不许北伐进军,等于将大好国土拱手让人,使得敌国坐大,我国削弱,岂不是亡国乱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