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带动经济(第2页)

 得娶媳妇啊!

 娶了媳妇!那不还得生孩子嘛!

 如此一来,阎立德说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为家族计,为子孙计。

 良久,信写完,李复交给老赵。

 老赵去找人送信去了。

 李复坐在椅子上,往后面会一靠,长呼一口气。

 商队的事情,也初具雏形了,往后,慢慢来吧,也算是解决了一件大事了。

 随即,李复还安排了木匠坊那边,寻找好木料,准备做二十套礼盒的事情。

 茶叶是现成的,但是东西要提前定制出来。

 端午节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呢,不能什么事都到了跟前了再去准备,时间上必然是来不及的。

 李复成为东宫太子少傅的圣旨已经经门下省发出了,这官职,也正式落到了李复头上。

 李复留在长安这些天走不得,就是得等着这事儿呢。

 老阎已经写过几封信给李复,跟他说起庄子上宅子建造的事情。

 倒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日常聊一聊宅子的问题,再说说老宅里的事情。

 李复清楚,自己不在庄子上的这些天,老阎自己反倒是拘谨了不少。

 毕竟,主家不在,他住在人家家里,不自在了。

 所以才会时常写信。

 李复也给他回信了,让老阎安心在那边该干什么干什么,自己还要留在长安城等升官呢,二品,太子少傅。

 生活就像被那啥,既然不能那啥,那就那啥。

 就像自己做这个太子少傅一样,三推三让的,既然推不掉,那就好好享受。

 毕竟二品的工资比三品要高呢,也算是好事不是。

 阎立德在庄子上,傍晚的时候正在工地上跟一帮人看图纸呢,有人便来他这凉棚了。

 “阎少匠,从长安城来的信,有您家里头的,也有泾阳王殿下的。”来人手里拿着两封信。

 “恩,先放在这里吧。”阎让应声。

 等到凉棚里的人都走了之后,阎让才开始看信。

 先看自己家里的,家里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嘱咐他在庄子上,多保重身体,天气炎热,莫要中暑。

 阎让笑了笑,目光看向旁边盆子里放着的冰块,还有一旁木桶里的冰镇水果和绿豆汤。

 这倒是无需担心。

 看完了家书之后,他又拿起李复给他的那封信。

 看完了信里的内容之后,阎让的后槽牙都要咬碎了。

 合着在长安城住这么长时间不回庄子上,这是去升官发财了啊。

 二品,太子少傅。

 怎么泾阳王升官,就跟喝水一样简单,在庄子上带着三位小殿下玩了几天,回去就成了太子殿下的老师了。

 这也太快了吧?

 这可是二品!

 多少官员,穷其一生,都难以迈入三品的门槛,而泾阳王,这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呢,三品就二品了,还是实职。

 跟之前的三品散官,可是天差地别了。

 人比人,得死啊。

 想想自己在匠作监,辛辛苦苦这么长时间,也不过是个匠作少匠。

 感慨完了之后,阎立德心里这口气也就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