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王秋菊

回到试验厂,徐勇还真拿来一把五四式手枪,还有两盒子弹。

 王胜文把它先藏进了车里的暗格里。

 一看时间,才下午三点半,开车就去了市工业局。

 敲开苏局长办公室的门,正在看文件的苏局长一看他来了,马上就笑了:

 “你小子这个时间来,肯定是又有好消息了,是不是昌平那事儿你又办成了?”

 王胜文故意装出一副谄媚奉承的样子:

 “苏局长,您可是料事如神啊,要不怎么说领导就是领导呢。”

 “你小子别跟我在那儿耍贫嘴了,坐那儿好好跟我说说!”

 “苏局长,昌平那边原来可是一个霉菌的兵工厂,设备好着呢,我想拿他们作为我们技术处在郊区扶持的第二个工厂。”

 “奥?还有第一个?”

 “当然了,第一个就是四九城酒厂,设备正在我们那儿制作呢,我们一下收了他们一百万的设备预付款。”

 “嗯?我还以为你说的是煤矿机械维修厂呢。”

 “那不一样,机修厂是属于人家煤炭部的,和咱们不是一个系统。”

 “那这次你说的那个柴油机很有把握?”

 “苏局长,当然有把握了,说实话吧,他们那些设备,可都是好设备,用来生产柴油机和玩一样。

 如果是材料合适,我们连汽车发动机都能做出来,现在咱们国家的材料还不行。”

 “说吧,这次又要投入多少钱?”

 “苏局长,这次需要投入的钱倒是不多,五六十万足够了,还能很快收回来。

 但是这次需要投入人员,那边工人的素质不高,我们得从轧钢厂转过一部分机加工人员和组装钳工。”

 “那你们能调配好吗?”

 “可以调配好,从机加工车间抽调一部分,从原来的钳工车间抽调一大部分,如果不够的话,就从我们那儿抽调。”

 “我跟你说啊胜文,最近张局长可是有动作,你得注意点,别让他把你的人给拉走了。”

 “苏局长,您还不知道我吗,惹着我我就停供电机,一没了电机,他们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嘿嘿嘿,你小子够狠,不过我喜欢。”

 “苏局长,这次我想把那个厂收到我们局里,让他们归我们和昌平区共同管理,也就是说,算我们的企业在昌平地面上,场地、设备、工人这些基本全用他们的,技术完全用我们的。

 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局又多了个企业。至于利益怎么分,我综合考虑一下,然后写个具体的材料给您,到时候你和昌平区的领导们商量。”

 “利益大吗?”

 “挺大,第一年我计划产值是五百万,第二年能达到八百万,再以后就是翻番。”

 “这么大?”

 “对啊,柴油机、拖拉机,农业上会广泛使用的,说不定搞大了,农业部都直接插手要了过去。”

 “农业部也会插手?”

 “对,东方红拖拉机厂他们不是已经插手了吗。不过我们搞的和东方红不是一个路子,他们是履带式,我们是轮胎式;他们是大马力拖拉机,我们这种是小动力的。”

 “那他们插手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好事儿啊,他们真能把这种拖拉机推广到全国,如果他们感到好用,说不定给每个村都发一台呢。”

 苏局长用钢笔敲着桌子:

 “嗯,咱们搞了东西,他们插手,咱们还没办法,这事儿真憋屈!”

 “我就知道这次胡秘书长又插手了吧?

 苏局长,你应该心平气和的,你说市里就这么多企业,哪位领导人还不得往这方面琢磨琢磨?

 他们拿走了,我们再弄新的,只要他们搬出去,我就再利用那个场地,搞洗衣机,搞出来再让他们拿,反正每拿走一个,我们试验厂都会跟他们要科研经费,没经费我们也搞不出新产品啊。

 你说对吧,苏局长。”

 苏局长又兴奋起来:

 “对对对!你这个想法很好,以后咱们局里出个文件,新产品拿出去的,一律收科研经费,就按他们利润的百分之十收吧。”

 “苏局长,太少了,你先提百分之二十,双方还得讨价还价吗,我们心中的目标是收百分之十五。”

 “还是你小子狠。”

 “要不电机加价?”

 “噗~~这不一样吗。”

 “说的就是,反正他们搞家用电器都离不开电机,咱们这电机可是世界领先产品,外国人买提高一倍的价格呢,我们还来个限量销售,每个月只能销售一万台。”

 “嗯,宋市长指示可以适当增加销量,这可是个挣外汇的好产品。”

 “苏局长,不是我们不想增加销量,实在是我们场地有限啊,根本生产不出来,现在我们三个车间挤得满满的。

 我不管,这次李厂长建新厂,必须分给我们一半的厂房。”

 “啊,你们要二十座厂房?”

 “对啊,电机和焊接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你让我们怎么办?现在李厂长光应付购买焊接管的人都快忙不过来了,还有机械工业部那帮人,天天在我们那儿等着,我们能不烦吗。”

 “行了,我心里有数了,回去准备昌平那边的材料吧。

 对了,你要的电话马上就接上了,家里记得留人。”

 “谢谢苏局长,材料下周一给你送过来。”

 ……

 回到轧钢厂,刚想进大门,郭处长走过来截住坐进车里:

 “管庄监狱知道吗?”

 “哥,知道。”

 “晚上八点,带上钱,带上那个女孩儿,去门口等着。”

 “哥,一万有点儿少吧?”

 “不少了,都是我的老战友,他们总得给我点面子。

 户口我都给你准备好了,在咱们集体户上,你回去把名字填好了,让那女孩儿和她尽快转到你那儿去。

 找西城区的李副所长办,让他小孩儿一起去办也可以,我们都说好了。”

 “知道了哥,大恩不言谢!”

 郭处长什么话也没说,打开车门,走了。

 这就是“铁哥们”存在的意义。

 和郭处长的交往,从一开始两个人经过李厂长介绍认识,两个人就投脾气,办什么事儿都是二话不说。

 王胜文一直考虑这事儿该不该把女人出狱这件事儿,跟李厂长说,后来经过认真的考虑,决定还是不说。

 李厂长已经新人换旧人,这件事儿就让它过去吧,以后就当这个人不存在了,让她换个身份重新活。

 下了班回到崇文院,把今天从昌平收来的东西交给陈雪茹,给女人们说了家里要装电话的事儿,并说今天晚上要和尤凤霞去老宅子住。

 女人们知道王胜文晚上出门,肯定又有大事儿要做,所以也没人纠缠。

 六点半吃完晚饭,告诉尤凤霞,让她准备一套她妈妈能穿的衣服和一条丝巾,放在车后座上,然后带着她就上了路。

 车子往东开,尤凤霞问道:

 “哥,咱这是去哪儿啊,你从来没带我往东去过啊。”

 “去管庄监狱,我路也不熟,所以趁着天亮提前去。”

 女孩儿便紧紧抓住他的手臂:

 “哥,那件事儿办成了?”

 “对,今天咱们俩就是去接人。”

 女孩儿手抓得更紧了:

 “哥,我有点怕。”

 “怕什么?别怕,不是还有我吗。到了地方,我们就在车里坐着等,到了八点,咱们俩一起到门口。我给人家塞钱,你就领着人上车。

 什么话也别说,接了人直接上车,不许做别的动作,头也别回,知道了吗?”

 “知道了,可是我还是害怕。”

 “害怕什么?那可是你亲妈,才离开一年多,不会有太大变化。别怕,等到了地方,我抱抱你你就不怕了。”

 “我知道了,接了她把她送哪儿去啊?”

 “带到老宅子那儿去吧,就住到你住的那个房间,这几天,你下了班就过去陪陪她,还有,明天去找郭处长,把你和她户口起出来,我给你放一天假,你带上那个李珍珍,去西城区派出所办户口,咱家的户口本到时候我让慧珍姐拿给你。”

 女人是感性的,听了这些话,竟然又高兴起来:

 “我们这是和你在一个户口本上了吗?”

 “对啊,到时候就说你妈是我远房的堂姐,你是她一个表妹,两个人一起投奔我来了。”

 “真的可以这样说?”

 “是的,我跟我姑姑就是这样说的,街道办那个王秀珍王主任,是我们当家的一位姑姑,你们去办事儿,她自然会这样写。

 这件事情我不能去办,因为街道办的大部分人都认识我,你去了,找她偷偷办完了就可以了,趁没人的时候办,她办公室里有其他人的时候,你们不要办。”

 “哥,你已经说好了的?”

 “对啊,慧珍姐住院的第二天我过去跟她说的,你就放心吧。”

 天渐渐黑了下来,到八点整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

 王胜文和尤凤霞就站到监狱的门口等,不到三分钟的时间,旁边一个小门就开了,走出来一位穿便衣的人,还有一个用衣服包住头的人。

 王胜文赶紧走向前去,把一个大档案袋递上去。

 便衣打开档案袋,拿手电朝里照了一下,然后递过来一个档案袋,只说了两个字“销毁”,便关上了小门。

 尤凤霞扶着用衣服包住头的人坐到了车上,王胜文启动车子往回走。

 走到路上,王胜文朝后边说:

 “凤霞,让你妈妈把衣服换上吧,就在车里换,换好了包起来,和这份文件一起,回去以后扔炉子里烧掉。”

 两个人便在后座窸窸窣窣地换衣服,一边换女人还一边问:

 “你是凤霞的那个男人?”

 “现在还不是,不过很快就是了。”

 “为什么要帮我?”

 “因为你是她的妈妈。”

 “你们这是要带我去哪儿?”

 “去我家。”

 “为什么要去你家?”

 “不然呢?你们家已经充公了,凤霞一直都跟我住。”

 女人换完衣服,便和尤凤霞抱在一起抽泣着。

 王胜文默默地开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