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居士 作品

第98章 广州 (八)

周三的早晨,王胜文和父亲一大早起来就去火车站接苏局长,还带着姚琪兰一起去的。

 局里总共来了四个人:苏局长、钱副局长、张副局长,还有局办公室黄主任。

 这是市工业局的“精英”都来了啊。

 寒暄过后,自然是送到宾馆休息,四个人看来也不算疲惫,看来在火车上睡的不错。

 吃完宾馆里准备好的早餐,父亲王润才还要去安排接待工作,自然是很快离开了。

 王胜文和姚琪兰留在了苏局长房间里。

 苏局长自然是很关心,询问了这几天两人在这边工作的情况,王胜文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沓纸递过去:

 “苏伯伯,这几天的工作汇报都写这儿了,您可以参考一下。

 另外,根据您的指示,我还给局里起草了一个与这边需要签订的协议,您先看看,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我再修改一下。”

 苏局长把他们的工作汇报扔在一边,专心看协议,王胜文和姚琪兰大眼儿瞪小眼的在那儿默默相对。

 姚琪兰今天穿的是来广州的时候那身洗白了的列宁装,王胜文感觉她装得有点过头了。

 看完协议,苏局长抬起头来:

 “嗯,不错不错,这个协议很全面,给你父亲那边看了吗?”

 王胜文点点头:

 “我起草好了之后,跟姚厂长商量了一下,就拿去给我父亲看了,他们也是拿回去讨论,至于如何签订,还是需要你们共同商议,至少是针对有些条款,要经过谈判才能最终确定下来。”

 苏局长点上一根香烟,抽了一口:

 “这次我们来之前,跟宋市长做了汇报,市长要求我们必须带回个成果。

 我想他这是要真的像在四九城建厂了,最近由于咱们的努力,宋市长在市里多次表扬了我们。这次你在这边有把握吗?”

 “有把握,今天他们就会把二十套配件样品发过去,我回去以后组装,很快就能把样品给宋市长送过去。”

 苏局长继续追问:

 “如果建厂的话,你有什么建议?”

 “我建议还是在轧钢厂搞。”

 “为什么?”

 “其他地方暂时为没场地,这个项目也是需要搞成生产线,还需要仓库什么的,关键是如果在其他地方搞,我们也不方便培养技术工人,我那里的人,我是不会让他们去搞这种民用产品的。”

 “嗯?红星轧钢厂就有场地了?”

 “有啊,正好轧钢厂的钳工车间最近生产任务少,完全可以把那里归置一下,该和机加工车间合并的合并,该和锻工车间合并的合并,剩下一部分技术工人,正好用来搞这个,他们的车间比较大,连仓库都不用建了。”

 “那要是宋市长派人过来怎么办?”

 王胜文这次换了称呼,直接也不称苏局长了:

 “苏伯伯,您要是真不想让宋市长往里安插人,那也很好办,和我们试验厂一样,就在轧钢厂里搞个分厂,就叫红星电风扇厂,继续让李哥和我操作。”

 苏局长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

 “你说说怎么个建分厂法?”

 “简单啊,轧钢厂不是有一条厚板生产线、两条中板生产线、四条薄板生产线吗,我们把厚板生产线和一条分流到天津轧钢厂那边去,只保留一条中板生产线,反正最近厚板生产线的任务也不多了,在这边保留着纯属浪费,倒是天津港那边厚板需求量大,我们把厚板生产线让给他们,也省的远距离运输了。

 苏伯伯,您说是不是?”

 苏局长抽着烟思考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嗯,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这样做的话,我们的产值会不会降低?”

 “产值并不会降低。

 我们以后可以跟冶金部多合作,专门轧制不锈钢板材,我再改造出一条专门用来轧制不锈钢板材的生产线,技术指标对外保密,这样他们冶金部不依靠我们都不行。

 这轧制不锈钢板材的产值,可是比普通钢材高十倍。”

 “你跟你李哥商量过?”

 王胜文摇摇头:

 “没有,李哥不懂什么生产,他搞企业管理还可以,生产方面还是跟您商量比较可靠。”

 “你不会是原来就计划好的吧?”

 王胜文连连否认:

 “没有没有,我这是和姚厂长过来以后,才有了这个想法,姚厂长给了我很多建议,我觉得她能把焊材厂的销售工作搞得这么好,是有一定道理的。”

 苏局长看了一眼姚琪兰:

 “小姚同志,这次来广州这边,考察的市场怎么样?”

 王胜文早就教好了她该怎么说话,所以面对苏局长的询问,姚琪兰并不胆怯:

 “苏局长,市场很好,但是并不适应我们的产品,这边的空气湿度太大,我们的产品很难适应。”

 “奥?胜文你说说看,是什么原因?”苏局长看来还是相信王胜文。

 “很简单,就是这边的空气湿度太大,我们的产品运过来,焊条的保护药皮就失效了。咱总不能把焊条放到生石灰里运过来吧。”

 苏局长满意地点点头:

 “嗯,这个答案很合理。”

 想了想又继续说到:

 “胜文,有个问题给你提前说一下,这不局里技术处的陈处长今年要退休了吗,张副局长建议你接任这个技术处处长的职位,技术处归他分管,你得认真考虑一下。”

 王胜文很果断地摇了摇头:

 “苏伯伯,这事儿不用考虑,我不同意,我当初去轧钢厂是你提议的,就是让我不和他们技术处的人掺和,他想让我去局里的技术处,是想夺我们试验厂的权吧?这可不行,试验厂是你和我们一起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

 从建炉子到组装各种生产线,哪个没有您的心血?您在那儿受过伤不说,就连李哥,为了给我们买坩埚,都在天津被人家灌醉了。

 就凭他一个建议就想夺权?根本没门。

 苏伯伯,你想想,试验厂可是已经成了咱们的根基,从那里开始我们才能做很多事儿,我要是走了,李哥又不懂生产,你还能控制那里吗?

 我倒是建议,局里把技术处这个部门撤销,把人员都分流到各个企业里去,他们七八个人天天在那里干了些什么您心里没数吗?哪个企业的技术服务是他们做的?天天就知道蹲在办公室里,连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被他们带坏了,很可惜。”

 苏局长听到王胜文说的这席话,反而笑了:

 “对,你跟我想的一样,他就是有些想拆我们的台的感觉,我打算回去以后,让你处理技术处那些人,这个问题你总该好好考虑一下了吧?”

 “可以,其实这也很简单,年龄大的去机械厂和铸造厂,年轻人去咱们搞的这个电风扇厂,跟我那些徒弟学徒去。”

 苏局长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小姚同志,看看你们这位王厂长,想让人家变成自己的徒弟。”

 姚琪兰微笑着回应:

 “王厂长技术好,我们厂里很多人都想当他的徒弟,这不是件丢人的事儿。”

 出乎预料的是,苏局长竟然把他俩想的事儿说了出来:

 “小姚同志,你还是工人身份吧,我们局领导考虑过了,你工作很积极,工作成绩也不错,可以说为焊材厂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局里决定,今年公转干的指标,就给你一个,回去以后你就可以去局里办手续了。”

 王胜文心里欣喜万分,于是接过话题:

 “姚厂长看到了吧,你平时的努力,局领导是看在眼里的。”

 姚琪兰站起身来,朝苏局长鞠了躬:

 “谢谢组织,谢谢局长。”

 苏局长又是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你们邢厂长跟局里申请了多次了,你是你们焊材厂第一个公转干的人,你们是国营企业,一下就成了正科级。”